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3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
1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回答1~2题。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按照世界银行2010年8月的划分标准,低收入为年人均国民总收入995美元及以下,中等收入为996~12195美元,高收入为12196美元及以上。其中,中等收入标准又以3945美元为界划分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2010年我国人均GDP4277美元。读下图回答3~4题。3.我国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较城镇化率较低,其原因是()A.农民工进城不利于城镇化B.工业以轻工业为主C.农村剩余劳动力少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入城4.工业化能够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山东半岛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原因最可能是()A.靠近韩国、日本,便于承接产业转移B.矿产资源丰富C.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点,水陆交通便利D.国家政策支持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5~6题。5.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6.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22A.资源B.交通C.政策D.技术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7~8题。7.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C.属发达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8.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2013·湖州高三期末考试)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但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于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讯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尽力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读图,完成9~10题。9.图2中显示的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A.中小城镇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B.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C.没有大城市,城市之间没有联系D.大城市数量少,带动区域发展作用不明显10.根据“网络城市”理论,下列不属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A.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B.加速大城市发展,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C.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D.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1~12题。3311.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1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二、综合题13.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44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新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是全国发展基础较好、体制环境较优、整体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材料2: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1)试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扩大对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2)简述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对沪宁杭大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3)从位置、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环渤海和新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环渤海新长江三角洲相同点位置资源交通不同点位置资源交通55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四)1.B2.D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薄弱,能源资源不足。第2题,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但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主导产业。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经过10年的发展,珠三角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再加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3.D4.A第3题,据材料分析可知,2010年我国人均GDP4277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较,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原因是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行严格限制。虽然城市的数量和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却未能成为城镇化按其固有规律正常健康发展的标志。第4题,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山东半岛工业化进程较快是因为靠近韩国、日本,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出口加工工业。5.B6.A第5题,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第6题,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但长三角地区却缺乏,因此该题选择A项。7.C8.D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纵坐标表示工业化水平,图中①~③阶段(180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③~⑤阶段(1948~2008年),随着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但总体工业化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说明该国曾经有过一次产业转移,而在2008年城市化水平超过80%,说明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变化不大,说明该国第三产业发展快,故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9.B10.B第9题,据图2分析,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第10题,根据“网络城市”理论,结合该地区实际,大城市数量相对较多,应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11.C12.B第11题,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第12题,B地企业主要是缺乏分工协作,过度竞争;C地企业因经济腹地小,市场开拓不到位。13.解析:第(1)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第(2)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服务业。答案:(1)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66农药、化肥过量使用)。(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4.解析:本题以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两大区域为背景,考查了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差异等知识点。第(1)题,其影响可以从交通、第三产业、工业、城市化、产业结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区域内中小城市的建设可分散大城市的职能,缓解大城市的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大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发展。第(3)题,对表中空格进行填充时需要着重考虑资源的不同点。答案:(1)增加交通便利度,带来物流和旅客,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商业地位和中心城区土地价格,扩大城区的范围;伴随优惠政策的出台,投资规模增大,促进了工业化发展,进而带动城市化发展;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分散大城市职能;缓解大城市的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大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3)环渤海新长江三角洲相同点位置临海,位于东部经济地带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交通铁路、公路、航空、海运较发达不同点位置临渤海临东海资源有海盐资源,水资源紧缺有滩涂资源,煤、铁资源相对缺乏交通陆路运输发达河运较发达
本文标题:3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8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