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61实践及其特点共34张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追求真理的历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实践?2、实践有什么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及其特点下列属于实践的有()①医生治病②作家构思小说③蚂蚁搬家④厦门海湾型城市战略研讨会⑤教师上课⑥防治甲型H1N1⑦开采石油⑧学生看书①⑤⑥⑦1、实践的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农民耕地3、工人生产商品4、学生思考数学例题5、教师给学生讲课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对象✔✔✘主体聚焦三峡思考:①修筑三峡工程的活动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它由几个基本要素构成?②修筑三峡工程的活动与蜜蜂筑巢的活动是不是一样?③孙中山先生早在民国初年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为什么直到现在三峡工程世纪大梦才变成现实?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自然界、社会:生产工具、设备都是客观的实践基本要素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和运动规律的制约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运用改造3、实践的特点: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智力体力自然界人类社会---生产工具、设备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实践基本要素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原因体现唯物主义观点运用改造三峡工程全景模型人比蜜蜂高明之处在于,人能用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改造世界的活动。动物也能改变环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这只是一种自然的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⑵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原因实践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实践主体的主动创造性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体现辩证法的观点总设计师叶培建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总指挥栾恩杰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刀耕火种时代青铜、铁制工具时代农业机械化时代(现代)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1)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牧民放牧渔民捕鱼战士打仗演员表演教师讲课医生治病司法人员办案营业员售货科学工作者搞实验3、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小结与归纳:1、实践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性、历史性2、实践的三个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一、实践及其特征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大约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在浙江余姚的一座安静的“阳明书院”里,有一小片茂密的竹林,青枝翠叶,摇曳多姿。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王阳明,坐在竹林前静静地看着竹子。他双目发呆,脸色苍白,已经在这里坐了好几天,家里人多次劝他回屋休息,都被他拒绝了。到了第七天,终于病倒了。1.王阳明静坐看竹子,只能获得对竹子的“感觉”,而不能知道竹子的“道理”,因为他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践,也就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2.王阳明确实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但单纯靠“想”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万事万物的道理不能从心里想出来。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王阳明静坐看竹子,为什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万事万物的道理是从心里想出来的吗?思考: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认识的来源有多个:----实践、书本等观点一观点二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如:吃一堑,长一智)间接经验(如: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因此,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1812年12月,拿破仑为了独霸整个欧洲大陆,对沙皇俄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法军所带的食物经过长期远征,剩下来的也已腐烂变质了,许多士兵吃了变质食物,立即患病,严重地损伤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了解决长距离作战中食品供给问题,许多人开始了对食品贮存的研究。法国马赛的食品制造专家尼可拉·阿培尔最先用“加热杀菌”的方法——用高温把食物煮熟,杀死细菌。不久,他又解决了杀菌后的密封技术,即用铁罐式瓶子,把食品放入后,再把瓶口密封。从此,罐头食品开始流行起来。思考:食品防腐技术为什么会出现,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1.食品防腐技术是适应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2.战争的需要提出了食品如何防腐的问题,推动了人们对食品防腐问题的研究,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就能推动认识的发展吗?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不仅因为实践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而且因为实践能够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今天人们借助射电望远镜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使用电子显微镜能够使物体放大百万倍以上;高空中的人造资源卫星能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电子计算机每秒亿次的运算速度使人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确;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扩展了认识范围,大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③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第一种观点:主张在石狮原来滚落的地方打捞。第二种观点:主张到石狮落水位置下游打捞。第三种观点:主张到石狮落水位置上游打捞。曾经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将某寺庙前的浮桥冲垮,两岸的石狮滚落到河中。许多年后,人们准备集资重修浮桥。打捞石狮成为了难题?思考: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为什么?如何检验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呢?主观认识客观事物对照相符—正确的认识不相符—错误的认识实践主观认识客观事物指导改造实践一方面联系着认识,受主观认识的指导;另一方面又联系着客观世界,对客观世界改造和变革。这样,人们把指导实践的认识与实践的结果相对照,与实践结果符合的认识,正确;反之,错误,从而能够检验认识的正确性。材料一:课本46也探究活动。材料二:《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去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都耗费光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精通,但是天下没有地方可以找到龙,因而也就没有地方去施展他的本领。问题: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究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动力检验标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本课小结
本文标题:61实践及其特点共34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0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