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题: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制作人:曹帅校审:帅晓敏编制日期:2015.12.25班级:姓名:编号1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一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真理的特点;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二教学重难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交流展示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一:1、我们时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是否意味着对事物的认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2、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探究二: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问:这段论述表明了真理的什么属性?探究三:见P47探究活动2:“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作为两千多年的真理也存在局限性,这说明什么?探究四:自2006年以来,冥王星似乎就一直难逃悲剧命运。原来身为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惨遭“降级“,科学家将其从九大行星行列开除。此后冥王星只能以所谓的“矮行星“的身份示人,但冥王星并没有就此终结自己“不幸”的命运。天文学家的最新计算结果显示,不再被天文学家视为行星的冥王星实际上也并非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矮行星。所谓的矮行星指的是太阳系中体积较小的圆形天体,它们绕太阳轨道运转,主要分布在一个被称之为“柯伊伯带”的外部区域。最初天文学家根据厄里斯的亮度和反照率推断,它要比冥王星略大。现在美国天文学家用哈勃望远镜和位于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收集的数据,第一次确定厄里斯的质量要超过冥王星。问题一:冥王星从发现到被开除出行星行列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归纳一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课题: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制作人:曹帅校审:帅晓敏编制日期:2015.12.25班级:姓名:编号12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不断进步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五思维导图六达标检测1.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点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①否认了真理是有条件的②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③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④歪曲了判断真理的标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3.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④客观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爱迪生:“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A.真理是客观的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才具有指导作用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5.经过各国科学家的研究探索,面前对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特点和疫情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这些认识,我国决定对防控疫情的措施进行调整,不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观察,轻症病例可居家治疗。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疫情的新认识反映了()A.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B.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多次反复C.认识在发展中不断推翻已有的真理性认识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6.从现有的证据看,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率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近,但这种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病毒,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像对普通季节性流感认识那么深刻。导致人们目前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比较肤浅的原因有()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制约②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④真理都是具体的、无条件的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8.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写道“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is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句“Nothingis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真理是客观的B.C.真理是发展的D.真理是普遍的10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钟爱。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D.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课题: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制作人:曹帅校审:帅晓敏编制日期:2015.12.25班级:姓名:编号1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一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答案探究一提示: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②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③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因此,不能说大家都有理。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探究二真理的客观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除了实践,没有其他东西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客观的。探究三提示: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作为两千多年的真理也存在局限性,这说明(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探究四问题一:(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是不断发展,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也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问题二:基本内容:世界观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达标检测:1~5.DBDBB6~10.CDBCB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答案探究一提示: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②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③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因此,不能说大家都有理。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探究二真理的客观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除了实践,没有其他东西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客观的。探究三提示: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作为两千多年的真理也存在局限性,这说明(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探究四问题一:(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是不断发展,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也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问题二:基本内容:世界观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求
本文标题: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0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