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4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1-2014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2014.10一、选择题(本题为7~13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6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B.已经完成定容的500mL1.0mol•L﹣1的NaOH溶液,某同学不慎将容量瓶中溶液洒出,只能重新配制C.导管口点燃CO时需要验纯,H2加热还原CuO时也需要验纯D.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一般有放热或吸热现象,因此溶解的操作不能在量筒中进行考点:化学试剂的存放;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B.500mL1.0mol•L﹣1的NaOH溶液配制已完成;C.可燃性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混合易发生爆炸;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溶液.解答:解:A.浓硝酸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和不稳定性,故应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故A错误;B.已经完成定容的500mL1.0mol•L﹣1的NaOH溶液,某同学不慎将容量瓶中溶液洒出,不需重新配制,故B正确;C.导管口点燃CO时需要验纯,H2在加热的情况下有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爆炸,故在还原CuO时也需要验纯,故C错误;D.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溶液的稀释,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物质的保存方法,溶液的配置,基本仪器的使用等知识点,基础性较强,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2.(6分)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选项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相应实验A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B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用浓盐酸配制100mL0.1mol•L﹣1的稀盐酸溶液C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D烧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用H2SO4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A.AB.BC.CD.D考点: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和滴定.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析:A.需要进行加热,没有酒精灯;-2-B.用浓盐酸配制0.1mol•L﹣1的HCl溶液,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C.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反应后分液;D.中和滴定,需要胶头滴管滴加酸碱指示剂.解答:解:A.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时需要进行加热,没有酒精灯,故不能完成本实验,故A错误;B.用浓盐酸配制0.1mol•L﹣1的HCl溶液,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则缺少量筒,不能完成,故B错误;C.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反应后分液,则给出的仪器可完成分液操作,故C正确;D.中和滴定,需要胶头滴管滴加酸碱指示剂,则缺少胶头滴管,不能完成实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溶液的配制、加热、分液、中和滴定及除杂等,侧重物质性质及实验技能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中等.3.(6分)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常温常压下,42g乙烯和丁烯混合气体中,极性键数为6NAB.1mol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均失去2NA个电子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D.6.4gSO2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SO3,转移电子数为0.2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版权所有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烯烃中极性键为碳氢键,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为CH2,根据最简式计算出混合物中含有碳氢键数目;B.镁为2价金属,无论生成氧化镁还是氮化镁,1mol镁完全反应失去2mol电子;C.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则NA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D.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解答:解:A.42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中含有3mol最简式CH2,含有6mol氢原子,烯烃中极性键为碳氢键,6mol氢原子形成了6mol碳氢极性键,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极性键数为6NA,故A正确;B.1mol镁完全反应,无论生成氮化镁还是氧化镁,化合物中镁的化合价都是+2价,则失去的电子为2mol,均失去2NA个电子,故B正确;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共有NA个分子,由于二者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则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C正确;D.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产物,故6.4gSO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小于0.2NA,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中等,主要涉及了阿伏伽德罗常数在有关物理量中的计算,如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的计算、化学键的计算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移的点子数的计算等,包括的知识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4.(6分)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①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③蛋白质、漂白粉、苛性钾、液氨分别为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④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胶体的重要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版权所有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①次氯酸中氧原子与氢离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一个共价键;②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③苛性钾、液氨分别为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蛋白质和漂白粉都是混合物;④根据胶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判断;⑤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以是金属氧化物;解答:解:①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故①错误;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③苛性钾为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氨气为非电解质,蛋白质和漂白粉都是混合物,故③错误;④胶体用一速光照射会有光亮的通路,所以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是气溶胶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④正确;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⑤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胶体和溶液的鉴别,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联系等.概念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属于易错题.5.(6分)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将2.5gCuSO4•5H2O溶解在97.5g水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B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C取少量待检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Na2CO3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液和萃取;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版权所有-4-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2.5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g×=1.6g;B.根据沉淀的转化来分析;C.Na2CO3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NaHCO3也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D.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解答:解:A.2.5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g×=1.6g,溶液的质量为2.5g+97.5g=100g,则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故A正确;B.因硫化银比氯化银更难溶,则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会得到黑色沉淀,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更难溶的沉淀,故B正确;C.Na2CO3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NaHCO3也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故不能用Ba(OH)2溶液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Na2CO3,可以用BaCl2溶液检验,故C错误;D.为防止试剂受污染,则分层后,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在化学实验中基本操作,难度不大,溶液的配置、分液的操作都是在此类试题中易考查的方向,在进行物质的检验中注意物质的性质的区别和联系是本题的关键,属于易错试题.6.(6分)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B.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C.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D.若M(甲)<M(乙),则分子数:甲<乙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版权所有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则二者的体积相等,根据n=、PV=nRT、Vm=分析解答.解答:解: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则二者的体积相等,A.若M(甲)<M(乙),根据PV=nRT=RT,所以PM=ρRT,二者密度、温度相等,所以其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气体的压强:甲>乙,故A正确;B.若M(甲)>M(乙),根据n=,二者的物质的量:甲<乙,根据Vm=知,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故B错误;C.二者质量相等、密度相等,所以其体积相等,与摩尔质量无关,故C错误;-5-D.若M(甲)<M(乙),根据n=,二者的物质的量:甲>乙,根据N=nNA知,二者的分子数甲>乙,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是解本题关键,知道PV=nRT,题目难度中等.7.(6分)在T℃时,将ag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B.用水稀释该溶液,OH﹣的物质的量增加C.该溶液中共有6种微粒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mL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5ω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版权所有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A.氨水溶液溶质为氨气,设该溶液的体积为1L,所以溶液质量为1000ρg,溶质氨气的质量为17cg,进而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B.用水稀释该溶液,溶液中的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增大;C.该溶液中含有NH4+、OH﹣、H+、NH3、H2O和NH3•H2O;D.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相等体积的氨水与水,水的质量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氨水的2倍,溶液中氨气的质量相同,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判断.解答:解:A.氨水溶液溶质为氨气,设该溶液的体积为1L,所以溶液质量为1000ρg,溶质氨气的质量为17c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故A正确;B.用水稀释该溶液,溶液中的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增大,故OH﹣的物质的量增加,故B正确;C.该溶液中含有NH4+、OH﹣、H+、NH3、H2O和NH3•H2O6种微粒,故C正确;D.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相等体积的氨水与水,水的质量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氨水的2倍,溶液中氨气的质量相同,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知,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ω,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涉及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同时也涉及到了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问题,综合性较强.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8分)8.(4分)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或粒子,请将合适的组号填写在空格上.①金刚石与“足球烯”
本文标题:2014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5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