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师精品题库考点分类抓基础点点击破我能行1.(2013·黄冈训练)现有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图1表示这两种物质透过半透膜的情况,图2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图1体现了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B.图甲中水柱a先上升后下降C.图乙中水柱b先上升后不变D.平衡后水柱a的高度高于水柱b答案:D解析:人工制成的半透膜,如玻璃纸没有生物活性,不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由于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故水柱a表现为先上升,后保持不变,B错误;葡萄糖透过半透膜,水柱b表现为先上升,后由于葡萄糖透过半透膜进入清水中,水柱b将下降,C错误。2.(2012·石家庄检测)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的纯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定细胞液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答案:D解析:由于有细胞壁的存在,即使植物细胞吸水,体积也不会明显增大;B点说明在单位时间内,进出植物细胞的水分子相等,而不是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细胞吸水,不发生质壁分离,故BC段也就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3.(2012·西安分科检测)将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再将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A处的颜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楚为止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C.换上放大倍数为100×的物镜D.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或电光源亮度)答案:D解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放在80℃的条件下处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为了进一步看清A处的颜色,不需要增加放大倍数,调节亮度就行。4.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1)实验思路:①⋮(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答案:(1)①配置质量分数由低到1.5%的NaCl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兔红细胞稀释液,放置一定时间。③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2)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兔红细胞形态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意在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目的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回答时要注意实验步骤叙述中的严谨性。5.用质壁分离方法测定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实验中,把剪成小块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分别(等量)依次放入下面各组溶液中,并记录结果如下表:培养皿123456蔗糖溶液(mol/L)0.20.30.40.50.60.7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比(%)0015408099请回答:(1)实验时为什么选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不能与原生质层一起收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表中数值可确定该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怎样设计一个更精确的测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不用蔗糖溶液,而改用KNO3溶液进行测定,结果会相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液为紫色,易于观察(2)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0.3~0.4mol/L(4)在0.3~0.4mol/L之间配制浓度梯度更小的蔗糖溶液(5)不会,因为KNO3溶液中的K+和NO-3能通过半透膜,会发生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现象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为紫色,便于观察。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液浓度应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之间。为进一步确定细胞液浓度,可在此范围内选取若干浓度测定。由于K+和NO-3能通过半透膜,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6.(吉林油田高中2012届月考)将三株小麦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开始时测得它们吸水和吸收K+情况基本相同。随后,对三株幼苗进行处理,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结果(如下表)。请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小麦幼苗处理方式处理后吸水量变化吸收K+量变化a——不变不变b注射呼吸抑制剂不变减少c培养液中增加K+肥减少几乎不变(1)b幼苗吸收K+量明显减少,说明植物吸收K+需要__________,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__。此时,b幼苗根细胞吸收Mg2+量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2)c幼苗吸收K+量没有增加是因为根细胞膜上__________的数量有限,吸水量明显减少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c幼苗根尖成熟区细胞__________(填“发生”或“没发生”)质壁分离。答案:(1)能量(或ATP)主动运输减少(2)载体外界溶液浓度变大没发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体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及与水分吸收的关系。幼苗吸收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当培养液中浓度增大时,会影响水分的吸收。
本文标题: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新课标通用版)教师精品题库必修一第2单元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6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