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年高考语文考点难点突破
2014年高考语文考点难点突破: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第一讲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来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考查的内容包括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是重点。考查角度一:多义词多义词的情况很普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义,这些都取决于具体语境,如“去”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里,是“离开”之意,在“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里,是“前往”之意,在“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里是形容词,“过去的”意思。总之,辨析多义词的词义,要注意结合前后文内容,兼顾词语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语法位置,对词性与词义作出准确判断。典题探究【典题】(2012·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1.(考点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已: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解题思路:“冒”为多义词,常见义项有:顶着,迎着,如“冒死、冒雨”;贸然,鲁莽,如“冒失、冒进”;向上升,向外透,如“冒汗、冒尖”;覆盖,如“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等。A项“冒阵而前”,结合语境,应为“顶着箭阵前冲”。冒,解为“顶着、迎着”。答案:A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矢中左胁,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解题思路:①郭浩斩杀的是夏人,②是与夏人打仗时的事,⑤为乱的是老百姓。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郭浩卓有识见,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二人联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解题思路:文中说吴玠、郭浩审问得到不同的口供,产生了意见分歧,并没有说“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答案: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解题思路:“虑”是担忧的意思;“盗”意为抢劫,引申为进犯;“设备”,设是动词,设立、建造,备是名词,防备措施。参考答案: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解题思路:“招辑”,招抚集聚;“规置”,规划安排。参考答案: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是德顺军陇干人。宋徽宗时,曾经率领百余名骑兵到达灵州城下,夏人用千余名骑兵追击他,郭浩亲手斩杀夏二名骑兵,带首级而还。后来跟随种师道进军并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葺平砦水源,使我军无水饮用,郭浩率领数百名骑兵夺回被侵占的水源。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顶着箭阵前冲,被乱箭射中左胁,郭浩大怒没有拔出,用力呐喊,擒获敌人后才停止;各路军跟从他追击,敌人逃跑而去,他因此战而闻名。郭浩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钦宗即位后,经过种师道的举荐,被钦宗召见并议论有关政事的问题,郭浩上奏说道:“金人连年征战在外,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思乡的念头。我请求带领轻兵从小路赶往滑台,等到敌军渡过一半时,可以趁机攻击他们。”适逢朝廷在是和是战的问题上产生了异议,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皇帝又问西边的战事,郭浩说:“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不久夏人果然进攻泾原路,并攻取西安州、怀德军等地。绍圣年间开拓的土地,又全部丢失。建炎元年,郭浩任原州知州。建炎二年,金人攻取长安,守卫泾州的大臣夏大节弃城而逃,郡中的人也投降了。郭浩到达泾州郡的时候是半夜时分,带领的士兵只有二百人,抓住一名金军俘虏,放他回军中时对他说:“替我对你的将领说,我是郭浩,想打的话就来决一死战。”金兵于是退兵而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侵犯梁州、洋州,侵入凤州,进攻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往增援,杀伤、俘获敌人达万人。郭浩升迁为邠州观察使,又调任兴元知府。难民在米仓山聚集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又调任为利州知州。金人用步兵、骑兵十余万人攻破和尚原,进军并窥伺川口,杀到金平,郭浩与吴玠大破敌军。吴玠追查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中与敌国勾通的事,与利州审讯的情况不一致,因此与郭浩的意见相左,朝廷于是调郭浩任金州知州并兼任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十分残破凋敝,人口所剩无几,郭浩召集逃亡流落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其他地方因为穷困依靠朝廷供给,只有郭浩积攒余钱十万缗来资助户部,朝廷嘉勉了他,凡是有所奏请,都可以直接上报。绍兴九年,又改任金州、洋州、房州的节制。绍兴十四年,受到皇帝的召见,任命为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方法归纳对多义词的理解,要紧紧围绕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前后文的意思为依据,认真推敲,仔细辨别。1.语境分析法。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中的“胶”,可以从“胶”出现的语句的前后环境去分析。上文的“视其沼,则浅混而污”意思是说这个地方的水位很浅并且很脏;下文“庭除甚芜,堂庑甚残”则写庭院荒芜、房子残破。由上下文的理解可以看出,中间一句是说舟船破并搁浅在河边。由此可推断出“胶”是“搁浅”的意思。2.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的“谏”和“追”,从结构上对举分析,可推知是“挽回、补救”的意思。3.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所处的语法位置是在名词的后面,应该是谓语,所以它不是数词,而是数词活用为动词,是“统一”的意思。4.联想推断法。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中的“容止”一词,结合我们平时熟悉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即可理解其义为“容貌举止”。5.成语对应法。在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便可推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中的“从”字,由成语“言听计从”可知其义为“听从”。6.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如“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中的“审”字,其义项有“自知”“详细”“审察”“确实”等,分别代入检验后,可知其应为“确实”之意。对点训练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喜爱。B.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D.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增加一倍。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草木的根。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见识浅,庸俗。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生病。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兵器,军械。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礼不辞小让辞:推辞。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趁着,凭借。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实在,的确。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占据,把守。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举:____________(2)目:____________(3)清真:____________(4)移:____________2.翻译这一段文字。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过:____________(2)傍:____________(3)不者:____________(4)嘿然:____________(5)息:____________(6)录:____________(7)乡使:____________(8)寤: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佳,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书:____________(2)语:____________(3)信:____________(4)白:____________(5)佳:____________(6)咸: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2)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考查角度二:通假字通假字指文言文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如:“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中,“直”通“值”,为同音通假;“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蚤”通“早”,为同音通假;“成归,闻妻言,如
本文标题:2014年高考语文考点难点突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6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