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2014暨南大学环境保护概论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硕考专业课系列图书《2014暨南大学环境保护概论考研复习精编》目录Ⅰ序言Ⅱ考前必知一、学校简介二、学院概况三、专业介绍四、师资力量五、就业情况六、历年报录情况七、学费与奖学金八、住宿条件九、其他常见问题Ⅲ考试分析一、考试难度二、考试题型三、考点分布四、试题分析五、考试展望Ⅳ复习指南Ⅴ核心考点解析《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态学基础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第八章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第九章声学环境保护第十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第十一章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与环境相关法规第十二章课外拓展Ⅵ课后习题精选与答案详解硕考专业课系列图书《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态学基础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第八章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第九章声学环境保护第十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第十一章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与环境相关法规第十二章课外拓展Ⅶ历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历年真题试卷暨南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历年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暨南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Ⅷ备考方略一、高分备考方略(一)考研英语(二)考研政治(三)考研数学(四)考研专业课二、辅导班推介(一)公共课(二)专业课三、教材与辅导书推介(一)公共课(二)专业课四、常考必用考研网站推荐Ⅸ资料推荐硕考网祝您2014暨南大学考研金榜题名,加油!硕考专业课系列图书Ⅳ复习指南《环境保护概论》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一、本章复习提示本章节内容主要介绍水污染及其防治状况,研究了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详细阐述了水体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其自净作用的具体过程,并对当前人类应对水污染所采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本章节内容在历年的真题当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设计题的形式出现,地位重要,考试频率高。对于本章节的复习,考生应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理清思路,切勿将知识点混淆。重要概念务必牢记在心。二、本章知识框架图硕考专业课系列图书Ⅴ核心考点解析《环境保护概论》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一、水的基本知识⒈水质的概念★★★水质,即水的品质,是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⒉水质指标★★★★★水质指标项目繁多,可以分为三大类:(1)物理性水质指标①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②其他物理性状指标。如,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电阻率)等。(2)化学性水质指标①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②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③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C)等。(3)生物学水质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⒊COD和BOD★★★★★这两项水质指标都是用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的。⑴COD即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量(mg/L)计。常用的氧化剂是重络酸钾(K2Cr2O7),由于重络酸钾的强氧化作用,水中绝大部分的有机物质(除苯、甲苯等芳香烃类化合物以外)均能被氧化,因此化学需氧量可以近似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总量。但废水中无机性还原物质也会消耗强氧化剂,使COD值增高,所以其测得的实际值要高于有机物本身所消耗的值。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需时较短,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⑵BOD即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当温度为20℃时,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活动,使可降解的有机物氧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的氧量。BOD以单位体积污(废水)所消耗的氧量(mg/L)表示。B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越多。硕考专业课系列图书BOD测定时规定了20℃为标准温度,在有氧的条件下,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称为碳化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称为硝化阶段,主要是氨再进一步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因为氨已是无机物,BOD一般只包括第一阶段的即碳化的需氧量。BOD5:一般有机物在20℃条件下需要20天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但如此长的测定时间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均以5天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所测得的数值用BOD5表示,对一般有机物,BOD5约为BOD20的70%。⒋水质标准★★★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对于特殊保护水域,即上述中的Ⅰ、Ⅱ类水体,则不得新建排污口。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⑴卫生上安全可靠,饮用水中不应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⑵化学成分应对人体无害,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或对人体感官产生不良刺激;⑶使用时不致造成其他不良影响,如过高的硬度导致水垢的形成等;⑷由于各国的生活水平、饮用习惯和气候条件不尽相同,各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也有差异。世界卫生组织曾颁布了饮用水水质标准,对各项化学成分规定了允许限度、极端限度和最大限度三个浓度值。二、水体污染与自净⒈水污染的类型★★★★★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污染。⑴化学性污染①酸碱污染矿山排水、粘胶纤维工业废水、钢铁厂酸洗废水及染料工业废水等,常含有较多的酸。碱性废水则主要来自造纸、炼油、制革、制碱等工业。酸碱污染会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抑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影响生物的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破坏生态平衡,并使水体不适于作饮用水源或其他工、农业用水。②重金属污染电镀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中往往含有各种重金属。重金属排入天然水体后不可能减少或消失,却可能通过沉淀、吸附及食物链富集,达到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有害的硕考专业课系列图书浓度。③需氧性有机物污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因此被统称为需(耗)氧性有机物,属于水体污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污染。④营养物质污染又称富营养污染。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农田径流中也常挟带大量残留的氮肥、磷肥。这类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港湾、内海等水流缓慢的水体,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这种现象被称为“富营养化”。⑤有机毒物污染各种有机农药,有机染料及多环芳烃、芳香胺等,往往对人及生物体具有毒性,有的能引起急性中毒,有的则导致慢性病,有的已被证明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有机毒物主要来自焦化、染料、农药、塑料合成等工业废水。这些物质大多具有较大和较复杂的分子结构,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因此在生物处理和自然环境中均不易去除。⑵物理性污染①悬浮物污染各类废水中都含有悬浮杂质,排入水体后影响水体外观,增加水体的浑浊度,妨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水生生物生长不利。悬浮物还有吸附凝聚重金属及有毒物质的能力。②热污染热电厂、核电站及各种工业都使用大量冷却水,当温度升高后的水排入水体时,将引起水体温度升高,溶解氧含量下降,微生物活动加强,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作用增加等,对鱼类及水生生物达到生长有不利影响。③放射性污染主要由原子能工业及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引起,对人体有重要影响的放射性物质有90Sr、137Cs、131I等。⑶生物性污染主要指致病菌及病毒的污染。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往往带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等。这些污水流入水体后,将对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14暨南大学环境保护概论考研复习精编》】硕考专业课系列图书Ⅵ课后习题精选与答案详解《环境保护概论》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1、质指标有哪些?【答题要点】:水质指标有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答:水质指标项目繁多,可以分为三大类:⑴物理性水质指标①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②其他物理性状指标。如,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电阻率)等。⑵化学性水质指标①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②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③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C)等。(3)生物学水质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⒉试比较COD和BOD的区别。【答题要点】:COD即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量(mg/L)计。BOD即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当温度为20℃时,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活动,使可降解的有机物氧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的氧量。答:⑴相同点:这两项水质指标都是用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的。⑵不同点:①COD即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量(mg/L)计。常用的氧化剂是重络酸钾(K2Cr2O7),由于重络酸钾的强氧化作用,水中绝大部分的有机物质(除苯、甲苯等芳香烃类化合物以外)均能被氧化,因此化学需氧量可以近似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总量。但废水中无机性还原物质也会消耗强氧化剂,使COD值增高,所以其测得的实际值要高于有机物本身所消耗的值。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需时较短,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②BOD即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当温度为20℃时,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活动,使可降解的有机物氧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的氧量。BOD以单位体积污(废水)硕考专业课系列图书所消耗的氧量(mg/L)表示。B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越多。BOD测定时规定了20℃为标准温度,在有氧的条件下,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称为碳化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称为硝化阶段,主要是氨再进一步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因为氨已是无机物,BOD一般只包括第一阶段的即碳化的需氧量。BOD5:一般有机物在20℃条件下需要20天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但如此长的测定时间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均以5天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所测得的数值用BOD5表示,对一般有机物,BOD5约为BOD20的70%。⒊我国的水质标准是什么?【答题要点】:我国的水质标准分为五类。从第一类到第五类的水质要求逐渐降低。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对于特殊保护水域,即上述中的Ⅰ、Ⅱ类水体,则不得新建排污口。其中,我国饮用水标准是:⑴卫生上安全可靠,饮用水中不应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⑵化学成分应对人体无害,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或对人体感官产生不良刺激;⑶使用时不致造成其他不良影响,如过高的硬度导致水垢的形成等;⑷由于各国的生活水平、饮用习惯和气候条件不尽相同,各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也有差异。世界卫生组织曾颁布了饮用水水质标准,对各项化学成分规定了允许限度、极端限度和最大限度三个浓度值。【余下答案详解,请看《
本文标题:2014暨南大学环境保护概论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8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