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历史复习资料
1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开运河创科举1、大运河及图(图P2)(理解):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南北交通,(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㈠内容:①隋朝时创立科举制:(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②唐朝时完善科举制: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前者主要考试儒家经典,后者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武则天时首创殿试,创立武举。㈡作用: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2、贞观之治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运用)概念:(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措施:①轻徭薄赋: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②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如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李靖、李勣等;③加强中央权力: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贞观年间增加了宰相人数,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④完善科举制度: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⑤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⑥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太宗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从谏如流;开明的民族政策等。3、开元盛世1、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在她当权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2、“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①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期)。②措施: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严格执法。③概念: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④表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唐朝都城(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人口达百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人丁兴旺,仓廪丰实,社会秩序良好。4、唐朝的民族关系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①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③(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唐蕃会盟碑至今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5、唐代的中外交往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理解)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①唐朝对外交通发达;②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当时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①遣唐使:唐朝时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特别是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遣唐使和高僧、留学生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2化的发展。②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唐招提寺)、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③玄奘西行: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精神品质:不畏艰险或克服困难、锲而不舍、博学多才等。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都具有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都以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受到人们的尊敬;都对传播先进的中国文化,密切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6、隋唐的科学技术1、赵州桥及图(图P27)。(理解)概况:(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今河北赵县城南的洨河上。特点:①低弧长跨,单拱跨河;②拱上加拱,敞肩结构;③美观大方,艺术价值高;④风雨千年,异常坚固;⑤领先世界,誉满中外。价值:①交通价值:仍可起交通作用;②历史价值:可证明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特别是石拱桥建造技术的高超先进;③艺术价值:桥梁造型和桥上雕刻具有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④文物价值:可以提升当地的文化品味;⑤旅游价值:可作为资源发展当地的旅游事业。2、四大发明(印刷术)(理解):(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晚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7、隋唐的文学艺术1、唐诗的著名作者及其代表作: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仙”是(李白),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行路难》;“诗圣”是(杜甫),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唐代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是(白居易),名作有《长恨歌》、《琵琶行》。2、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隋唐):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草圣”)、怀素的草书,各成一体。唐初画家(阎立本)以人物故事画著名,代表作《步辇图》;盛唐画家(吴道子)人物画和山水画造诣很高,被尊为“画圣”,代表作《天王送子图》。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瑰宝。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9、辽夏与北宋的和战10、宋金对峙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来改国号为辽;(1125)年金灭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11、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时间:(两宋)时期。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成就:①农业: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原产越南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②手工业:丝织业在民间出现了经营专业户,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采煤)技术领先世界,许多地方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③商业:(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有上百万人口,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海外贸易兴盛,3(广州、泉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1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理解)原因: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元朝疆域广大,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表现:①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②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3、宋元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理解)概念: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发明及应用过程:①造纸术:(西汉)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②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制成了“(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北宋)朝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③火药:唐代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和火铳等火药武器。④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意义: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4、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1、宋词的著名作者及其代表作:宋代文学主要成就是词。北宋(苏轼)开创豪放词风,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际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2、古代绘画的主要成就(宋元):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历史信息:图中可见街道、房舍、店铺、车马、行人、商贩、轿夫等;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元朝(赵孟頫)的名作有《秋郊饮马图》。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6、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①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行省,分权于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②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这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③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17、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1、郑和下西洋。(理解)原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概况:(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传统:以和为贵,友好往来,共同发展(或和平外交)。2、戚继光抗倭。(理解)背景: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4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明朝中期,倭寇和沿海奸商、海盗勾结,大肆烧杀抢掠,沿海人民纷纷组织起来反抗。情况:16世纪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接着又在福建、广东和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18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①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②大兴(文字狱),强化了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19、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1、郑成功收复台湾。(理解)背景:1624年,(荷兰)人侵入台湾。为了取得反清复明的根据地,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过程: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2、雅克萨之战。(理解)背景:明末,沙俄侵略者闯入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军入关后,沙俄又强占雅克萨、尼布楚等中国领土,作为其侵略据点。过程:1685年,(康熙帝)派清军进攻雅克萨,俄军被迫投降。1686年,(康熙帝)派清军再次进攻雅克萨,俄军损失惨重。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结果:1689年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签订。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
本文标题:2015历史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4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