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主题训练奔向光明民主追求下的多极社会(含解析)
-1-热点主题训练(六)奔向光明——民主追求下的多极社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怀化模拟)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B.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C.标志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完成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2.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3.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4.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5.1938年7月《新华日报》载:“虽然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这说明国民参政会()A.具有普选的人民代表机关的性质B.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D.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诉求6.19世纪时的英国首相威廉·格拉德斯对美国1787年宪法这样评价:“它是在给定的时间内用人的才智和决心所写成的非凡杰作。”对此评价理解准确的是1787年宪法()A.广泛借鉴了人类民主政治史上的优秀成果B.结合国情践行民主思想,解决了迫切问题C.集中精英才智,使资本主义法制趋于完善D.充分体现了美国公民追求民主的才智和决心7.(2014·大连模拟)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2-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8.“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体现了巴黎公社的目标是()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C.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D.建立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9.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0.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欧共体形成、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事件反映出()①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并不太平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③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美国霸权④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2.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2014·汕头模拟)“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梁启超《释革》(1903年)材料二世界上有了这样大的变动(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像英国那样素以“无血革命”自夸的国民,又想拿出他们宪政的天才来顺应这种世变,求得一个无血的社会革命。——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3-材料三傅斯年提出……所谓“近代意义”的革命,“不只政治革命,应该概括一切社会的、文艺的、思想的改革而言”。——罗志田《与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国“大革命”》材料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2)材料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无血革命”是指哪一事件?称其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文艺的、思想的改革”分别有哪些?(4分)(4)阅读材料四,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革命”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逐渐淡出,而“发展”一词频繁出现,请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大背景。(7分)14.“三环外交”是二战后英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同时反映了战后英国外交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材料一战后英国以“英美特殊关系”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有一个形象的注释,就是丘吉尔于1948年提出并上台执政(1951~1955年)后继续推行的所谓“三环外交”政策。所谓“三环”就是英联邦关系、英美关系、英国与西欧关系,这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关系是英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处于这三种关系中的只有英国。只要处理得好,英国就可以发挥在这三种关系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英国实力的下降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逐渐削弱。苏伊士运河危机以后,美英之间矛盾和摩擦不断。与此同时,英国的利益越来越欧洲化,1973年正式加入了欧共体。英国外交重心转向西欧后,并不意味着英美特殊关系的结束。因为决定这种关系的诸多因素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民族心理和文化纽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更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这就决定了英美特殊关系存在的长期性。另一方面,西欧也绝不是英国永远的外交重心,随着英国的实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英国的外交重心会一直变化,80年代和冷战后英国外交重心重新回到英美特殊关系的史实就证明了这一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推行“三环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判断这一目标在当时能否实现并分析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英国外交重心转移的趋势及启示。(8分)答案1.选B晚清新型管理机构出现,但原先官僚体系并没有完全否定,故A项错误;“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出现,是中国在列强侵略下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机构是殖民地化表现,不是封建化,故C项错误;列强侵略,使中国开始近代化历程,故D项错误。2.选D注意本题的落脚点“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所处国际地位的重新认识,故答案选D。A、B、C三项都没有准确地反映题干的意思。3.选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后当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说明当时清王朝尚未覆灭,不是新文化运动,故C项错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是民主共和派的主张,故D项正确。4.选B解题关键是依据“有相当数量的红军”进行判断。北伐胜利进军时还没有“红军”,抗战时期红军已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又更名为“人民解放军”,由此可排除A、-5-C、D三项。5.选C从“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可知A项与题意不符;B项联合政府是随着中共力量的发展壮大,中间势力的日益左倾,以及国民党倒行逆施的加剧,为了推动政治民主化中共逐渐形成的主张,材料时间是抗战初期,当时还没有形成建立联合政府的要求;中国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能够使各党派参与政治,有利于团结国内各界一致抗日,故C项正确;D项中共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制度,题中没有体现。6.选B1787年宪法使美国确立了联邦制,解决了独立后各州和中央政府的权力冲突问题,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但黑人和印第安人仍然无法享有与白人同等的政治权利。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趋于完善”、D项中的“充分”表述过于绝对。7.选A材料中“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说明法国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各派别间斗争与妥协,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共和派内部团结合作的信息,故C项错误;“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8.选DA项题中没有体现;巴黎公社最大的功绩是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但公社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C项不能体现出“由人民掌权”的内容,错误;D项与史实相符,且符合题干,正确。9.选D“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没能建立自己的政权,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指巴黎公社,故B项错误;“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是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题干没有任何联系,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故D项正确。10.选A本题以美国中情局的研究为切入点,考查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据“中苏意识形态一致”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走向了破裂,C项说法错误;美国的研究反映出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仍是两极格局,D项说法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情局的研究报告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11.选D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以及走向联合的欧洲国家代表的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下美国的霸权,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故③④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让世界并不太平,但与题意新兴力量的崛起无关;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才成为时代主题,故①②错误。12.选D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故A项错误;也没有消灭国际力量中心,而是将形成美、日、欧、俄罗斯、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也使得美国建立稳定的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的企图落空,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13.解析:第(1)问先说出观点,然后给
本文标题: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主题训练奔向光明民主追求下的多极社会(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6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