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大一统的汉朝
全国领导的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平台家长看得见的辅导|免费试听,满意再学|100%一线在职教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内容标准】(1)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内容标准】(1)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2015·江苏连云港·29)右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2.(2015·江苏淮安·15)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①焚书坑儒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设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锦衣卫A.①④B.②③C.②⑤D.③④【答案】D3.(2015·江苏泰州·32)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A4.(2015·浙江温州·17)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下列能反全国领导的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平台家长看得见的辅导|免费试听,满意再学|100%一线在职教师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①汉——颁布“推恩令”②唐朝——轻徭薄赋③北宋——杯酒释兵权④明朝——改土归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5.(2015·浙江台州·14)长城增修加固后,长城沿线地区()A.汉族文明高度发展B.边疆守备日渐废弛C.农耕经济不断繁荣D.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答案】C6.(2015·山东烟台·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答案】D7.(2015·山东东营·3)右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兵家学说D.墨家学说【答案】A8.(2015·四川内江·1)汉武帝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以下各项中,汉武帝措施不包括()A.赠“汉委奴国王”金印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设置河西四郡【答案】A9.(2015·湖北随州·8)孔子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A.东周B.秦朝全国领导的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平台家长看得见的辅导|免费试听,满意再学|100%一线在职教师C.西汉D.隋朝【答案】C10.(2015·广西桂林·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字第。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11.(2015·云南省·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建立皇帝制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12.(2015·广东省·3)“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华伦发明麻沸散【答案】A二、组合列举13.(2015·安徽省·11)中外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了______,教授儒家经典。(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创办于_______运动期间。(3)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______”,学习欧美,发展教育。(4)创办于1928年的______是安徽近代比较完备的高等学府,刘文典为首任校长。【答案】11.(1)太学(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3)文明开化(4)安徽大学。三、辨析题14.(2015·福建福州·26)西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焚书坑儒”,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这一措施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先回答表述的对错〈2分〉,再说明理由〈3分〉)全国领导的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平台家长看得见的辅导|免费试听,满意再学|100%一线在职教师【答案】26.不正确。(2分)汉武帝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的。(3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15.(2015·福建泉州·21)秦始皇统治时期,建立中央集权,确立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错误:。(2分)理由:。(2分)。(2分)【答案】21.错误:秦始皇确立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2分)理由:秦始皇统治时期,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学说(或秦始皇依据法家学说,建立中央集权);(2分)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2分)四、非选择题16.(2015·江苏盐城·26)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请回答:(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1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2分)(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2分)(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全国领导的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平台家长看得见的辅导|免费试听,满意再学|100%一线在职教师的影响。(3分)【答案】26.(8分)(1)百家争鸣(1分)(2)秦:采取焚书等方式来禁绝其它学说。(1分)汉:通过设立太学等学校(或建立教育系统),采取教化的方式。(1分)(3)有诋毁清朝言论的书籍。大兴文字狱。(1分)(4)维护封建统治。(1分)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1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思想文化的进步。(1分)17.(2015·江苏苏州·30)(6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3分)(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分)【答案】30.(1)三次厄运: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2)不同评价:材料一在肯定其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3)原则: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背景下考量;要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活动。18.(2015·浙江杭州·26)(8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某校九年级(3)班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合作探究:论从史出】小灵同学所在小组抽到下面一段材料,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请你依据材料作扼要阐述。全国领导的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平台家长看得见的辅导|免费试听,满意再学|100%一线在职教师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1)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两个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2分)【拓展提升:古为今用】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后,老师又提供了一则新闻材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发表观点。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2分)【答案】(8分)(1)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措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有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立官学;鼓励私人传授儒家学说。(2)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排斥):有利于思想统一,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独特内涵,在创新中实现发展。19.(2015·浙江嘉兴·26)(10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是汉代的太学,考试毕业分甲科、乙科两等。按当时定制,考试甲等的就得为朗(郎:皇宫里的官职),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最早设立太学的皇帝是谁?联系材料一,说出太学生毕业后的去向。(2分)材料二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全国领导的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平台家长看得见的辅导|免费试听,满意再学|100%一线在职教师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4分)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3)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考试对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4分)【答案】26.(1)汉武帝;(1分)在皇宫为官或回地方为官。(1分)(2)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门路,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调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4分)(3)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科举考试还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20.(2015·山东威海·21)“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
本文标题: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大一统的汉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8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