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数据库 > 2016自控实验报告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年级:2014班号:姓名:学号:成绩:教师:实验设备及编号:实验同组人名单:实验地点: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THKKL-B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及“自控原理软件”的使用;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二、实验设备1.THKKL-B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实验平台,实验模块CT01;2.PC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3.USB接口线。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十分有益。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图中Z1和Z2表示由R、C构成的复数阻抗。图1-1典型环节的原理框图1.比例(P)环节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UO(S)KUi(S)当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所示。2.积分(I)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它的传递函数G(s)UO(S)1Ui(S)Ts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T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3所示。图1-3积分环节的响应曲线3.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UO(S)R2CS1R21R2(11)Ui(S)R1CSR1R1CSR1R2CS其中T=R2C,K=R2/R1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4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积分系数为T时的PI输出响应曲线。图1-4比例积分环节的响应曲线4.比例微分(PD)环节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K(1TS)R2(1R1CS)其中KR2/R1,TR1CR1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5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2、微分系数为T时PD的输出响应曲线。图1-5比例微分环节的响应曲线5.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KpT1STDSI其中KpR1C1R2C2,TIR1C2,TDR2C1R1C2(R2C2S1)(R1C1S1)R1C2SR2C2R1C11RCSR1C2R1C2S21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6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微分系数为TD、积分系数为TI时PID的输出。图1-6PID环节的响应曲线6.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G(s)UO(S)KUi(S)TS1当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放大系数(K)为1、时间常数为T时响应曲线如图1-7所示。图1-7惯性环节的响应曲线五、实验步骤1.比例(P)环节根据比例环节的方框图,电路图,用CT01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8所示。图1-8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1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若比例系数K=2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200k。接线表如下:R2=100k时R2=200k时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1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1CT01的P5CT01的P6CT01的P4CT01的P6CT01的P7数据采集卡的AI1CT01的P7数据采集卡的AI1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打开上位机软件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界面。实验时,在“电压设定”框中输入电压值,点击“开始”按钮,点击“输出”按钮;在虚拟示波器界面中观察实验波形;点击“停止”按钮;完成实验。(以下不含锁零单元的电路操作方法相同)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K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另外R2还可使用可变电位器,以实现比例系数为任意的设定值。注:为了更好的观测实验曲线,实验时可适当调节软件上的时间轴刻度,以下实验相同。2.积分(I)环节根据积分环节的方框图,用CT01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9所示。图1-9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积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0uF(T=RC=100k×10uF=1s);若积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uF(T=RC=100k×1uF=0.1s);接线表如下:C=10uF时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1CT01的P2CT01的P6CT01的P7数据采集卡的AI1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数据采集卡的DO3(自动锁CT01的UI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C=1uF时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1CT01的P3CT01的P6CT01的P7数据采集卡的AI1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数据采集卡的DO3自动(自CT01的UI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注:由于实验电路中有积分环节,实验前一定要用“锁零单元”对积分电容进行锁零。(以下含锁零单元的电路操作方法相同)锁零单元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同学们任选一种即可,推荐手动方式。自动时,通过外接控制信号到“UI”端可以控制锁零电路锁零;实验中,使用数据采集卡的“D03”作为自动锁零信号的输出端,实验时用一根2号导线连接数据采集卡的D03和实验模块锁零单元的UI,就可以实现使用上位机软件中的“锁零”按钮控制模拟电路的锁零。“自动”时的实验操作如下:把模块底部的手自动钮子开关拨到自动;在“电压设定”框中输入电压值;点击“开始”按钮;点击软件界面上的“解锁”按钮点击“输出”按钮,在虚拟示波器界面中观察实验波形;点击“停止”按钮;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及时锁零,对积分电容放电,点击软件界面上的“锁零”按钮)手动时,当锁零按钮按下后,锁零电路导通对积分电容放电,当锁零按钮弹起后,锁零电路断开并可以开始实验。“手动”时的实验操作如下:把模块底部的手自动钮子开关拨到手动;在“电压设定”框中输入电压值;点击“开始”按钮;按下硬件模块上的红色“解锁”按钮,使其弹起;点击“输出”按钮,在虚拟示波器界面中观察实验波形;点击“停止”按钮;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及时锁零,对积分电容放电,按下硬件模块上的红色“解锁”按钮,使其压下。)当ui为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T值时的输出响应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3.比例积分(PI)环节根据比例积分环节的方框图,用CT01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10所示。图1-10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R2/R1=1,T=R2C=100k×10uF=1s);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R2/R1=1,T=R2C=100k×1uF=0.1s)。注:通过改变R2、R1、C的值可改变比例积分环节的放大系数K和积分时间常数T。接线表如下:C=10uF时C=1uF时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8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8CT01的P13CT01的P15CT01的P14CT01的P15CT01的P16数据采集卡的AI1CT01的P16数据采集卡的AI1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数据采集卡的DO3(自动锁CT01的UI数据采集卡的DO3自动(自CT01的UI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当ui为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K及T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4.比例微分(PD)环节根据比例微分环节的方框图,用CT01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11所示。图1-11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R2/R1=1,T=R1C=100k×1uF=0.1s);若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R2/R1=1,T=R1C=100k×10uF=1s);接线表如下:C=10uF时C=1uF时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8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8CT01的P9CT01的P11CT01的P10CT01的P11CT01的P12CT01的P15CT01的P12CT01的P15CT01的P16数据采集卡的AI1CT01的P16数据采集卡的AI1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数据采集卡的DO3(自动锁CT01的UI数据采集卡的DO3自动(自CT01的UI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K及T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5.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根据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方框图,用CT01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12所示。图1-12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2、积分时间常数TI=0.1s、微分时间常数TD=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1uF、C2=1uF(K=(R1C1+R2C2)/R1C2=2,TI=R1C2=100k×1uF=0.1s,TD=R2C1=100k×1uF=0.1s);若比例系数K=1.1、积分时间常数TI=1s、微分时间常数TD=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1uF、C2=10uF(K=(R1C1+R2C2)/R1C2=1.1,TI=R1C2=100k×10uF=1s,TD=R2C1=100k×1uF=0.1s);接线表如下:C=1uF时C=10uF时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8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8CT01的P10CT01的P11CT01的P10CT01的P11CT01的P14CT01的P15CT01的P13CT01的P16数据采集卡的AI1CT01的P16数据采集卡的AI1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数据采集卡的GNDCT01的GND数据采集卡的DO3(自动锁CT01的UI数据采集卡的DO3自动(自CT01的UI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动锁零时连接,手动不连接)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K、TI、TD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6.惯性环节根据惯性环节的方框图,用CT01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13所示。图1-13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R2/R1=1,T=R2C=100k×10uF=1s)。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R2/R1=1,T=R2C=100k×1uF=0.1s)。通过改变R2、R1、C的值可改变惯性环节的放大系数K和时间常数T。接线表如下:C=10uF时C=1uF时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1数据采集卡的AO1CT01的P1CT01的P2CT01的P6CT01的P3CT01的P6CT01的P
本文标题:2016自控实验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8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