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届岳麓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12017届岳麓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限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这段材料体现了新中国()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平等地与一切国家建交的愿望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解析】依据“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要平等地与一切国家建交的愿望,故B项正确。【答案】B2.(2015·成都二诊)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解析】“一边倒”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政策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外交政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故B、D两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故C项正确。【答案】C3.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确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这反映出会议的主题是()A.反殖反霸合作B.构建政治同盟2C.争取经济独立D.实现区域合作【解析】由“经济合作;文化合作”可以看出合作的主题,由“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可以看出反殖反霸的主题,故A项正确;构建政治同盟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争取经济独立不能全面概括出五项主旨,故C项错误;实现区域合作不符合亚非会议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A4.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日内瓦会议的成功表明()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解析】“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是指美国对华实施的外交孤立政策,而题干中说“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说明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失败,这是因为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正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项正确。A项“开始”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冲破了”说法与史实不符,新中国成立时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即已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排除D项。【答案】B5.(2016·宁德质检)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解析】题干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的影响。A、B两项表述的是对中国的影响,C项明显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6.(2015·成都三诊)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3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后来,会谈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这表明当时()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B.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C.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和“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可知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且该说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错误。【答案】B7.某同学的学习卡片中有一幅图(见下图),对此图解读最为合理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获得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A.反映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表明美国已放弃“两个中国”的政策C.体现发展中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D.说明中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直接原因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故C项正确。新时期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A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当时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两个中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与史实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均不符合;当今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没有形成新的格局,D项错误。4【答案】C8.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等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在当时的突出意义在于()A.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B.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C.有利于推动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D.顺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故选A项。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实际上已不复存在,排除B项;当时中美关系已经改善,中苏关系处于敌对状态,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还没开始,排除D项。【答案】A9.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解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A项错误;B项同中美关系现实不符,错误;C项符合国际关系的普遍原理与外交现实,正确;D项和题干不构成逻辑关系,错误。【答案】C10.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5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解析】材料反映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不结盟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首要的任务,“平衡两大阵营”与不结盟政策不符合,A项错误;B项“疏远美苏两国”说法错误;D项不能反映材料内容。故选C项。【答案】CB组名校必刷题11.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海合作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B项正确。A项为万隆会议精神;C、D两项与上海合作组织宗旨不符。【答案】B12.(2016·宁波十校联考)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C.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等具体内容,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与东亚合作会议等活动6内容均是多国之间的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进入新时期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在立足点和目标等方面就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而不是材料中的2015年,故D项错误。【答案】C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周恩来提出的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解析】第(1)问从时间“20世纪50年代”入手,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意义”。第(2)问从亚非各国人民的愿望、“求同存异”方针等角度回答“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是指该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3)问综合材料信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主权平等。【答案】(1)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了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了基础。7(2)原因: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中国“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周恩来的个人因素。新发展: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主权平等。14.(2016·陕西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也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中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材料二1949—2008年中国新增建交国家数量曲线图材料三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中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的姿态逐渐融入世界的。(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8【解析】第(1)问先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说明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再从鸦片战争的失败、洋货的大量输入等角度分析转变
本文标题:2017届岳麓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1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