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7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三次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解析版)
第1页(共14页)2016-2017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三次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LCO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分子B.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C.常温常压下,16gO2与16gO3含有的分了数相同D.0.1mol/LK2SO4溶液中含有K+为0.2N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为3,7﹣二甲基﹣4﹣乙基辛烷B.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C.谷氨酸分子(α﹣氨基戊二酸)缩合只能形成1种二肽(不考虑立体异构)D.在一定条件下,1.0mol的,最多能与含3.0mol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3.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发现,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B.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C.可以考虑用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的方法改善这种土壤D.一定条件下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离子还原性:S2﹣>I﹣>Fe2+>Br﹣②氢化物沸点HF<HCl<HBr③酸性:H2SO4>HClO4④非金属性:F>Cl>S.A.②④B.①④C.①②③D.只有④5.金属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Na→NaOH→Na2CO3→NaClB.Fe→FeCl3→Fe(OH)3→Fe2O3C.Mg→MgCl2→Mg(OH)2→MgSO4D.Al→Al2O3→Al(OH)3→AlCl36.下列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能析出原溶质固体的是()A.AlCl3B.KHCO3C.Fe2(SO4)3D.NH4HCO37.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带有支管的U型管中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经观察,装置中有如下现象: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略高于U型管中的液面.以下有关解释合理的是()第2页(共14页)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始终发生析氢腐蚀C.墨水液面回升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U型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题-第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53分)8.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1)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需用的仪器是.(2)棉花应蘸溶液(填化学式).(3)试管中除了溶液变成绿色外,还会出现的现象是(填序号).A.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上下颜色相同B.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上部颜色较浅C.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下部颜色较浅(4)实验结束后,对试管内残留物的处理方法是.9.近年来大气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实现反应CH4(g)+CO2(g)⇌2CO(g)+2H2(g),△H0,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2L密闭容器中,通入5molCH4与5molCO2的混合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则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当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第3页(共14页)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5.4g;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7.6g.试回答:(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3)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4)E装置的作用是;(5)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三.[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1.盐酸奥布卡因临床主要用作眼科表面麻醉用药,我国科研人员最近报道了盐酸奥布卡因新的合成路线:(1)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A→B的反应类型为;(2)步骤①③的目的是;(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4)G是A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特征:①苯环上连有硝基和酚羟基,且位于对位;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则G的结构有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A最多可与含1molNaOH的烧碱溶液反应b.步骤②中,K2CO3的作用是与生成的HBr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c.CH3CH2CH2Br系统命名为4﹣溴丁烷d.E→F是将﹣NO2还原为﹣NH2.第4页(共14页)第5页(共14页)2016-2017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三次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LCO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分子B.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C.常温常压下,16gO2与16gO3含有的分了数相同D.0.1mol/LK2SO4溶液中含有K+为0.2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CO所处的状态不明确;B、分别求出甲烷和水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甲烷和水均为10电子分子来分析;C、氧气和臭氧的摩尔质量不同;D、溶液体积不明确.【解答】解:A、CO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22.4LCO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含有的分子个数无法计算,故A错误;B、标况下22.4L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18g水的物质的量也为1mol,而甲烷和水均为10电子分子,故1mol甲烷和1mol水中含有的电子个数均为10NA个,故B正确;C、氧气和臭氧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2g/mol和48g/mol,故16g氧气和16g臭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8:32=3:2,则分子个数之比也为3:2,故C错误;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钾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故选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为3,7﹣二甲基﹣4﹣乙基辛烷B.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C.谷氨酸分子(α﹣氨基戊二酸)缩合只能形成1种二肽(不考虑立体异构)D.在一定条件下,1.0mol的,最多能与含3.0mol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分析】A.根据命名原则分析;B.环己醇中碳连接4个原子或原子团,为四面体结构;C.根据缩合原理和谷氨酸分子不对称分析;D.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基团为酚羟基、卤素原子和铵根离子.【解答】解:A.命名时要使最先遇到的简单取代基位次最小,正确的命名为:2,6﹣二甲基﹣5﹣乙基辛烷,故A错误;第6页(共14页)B.环己醇中碳连接4个原子或原子团,为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错误;C.缩合是氨基和羧基形成肽键,谷氨酸分子不对称,缩合最多可形成2种二肽,故C错误;D.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基团为酚羟基、卤素原子和铵根离子,各需要1mol氢氧化钠,故D正确;故选D.3.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登陆器的显微、电子化学及传导分析仪对两份土壤样本的分析发现,火星北极区表层土壤可能含有高氯酸盐,可创造不利于任何潜在生命的恶劣环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与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B.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C.可以考虑用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的方法改善这种土壤D.一定条件下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A、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B、处于最高价的元素不一定具有氧化性;C、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D、高氯酸盐能与浓盐酸之间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解答】解:A、高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含有高氯酸盐的土壤不利于生命存在,故A正确;B、处于最高价的元素不一定具有氧化性,如硫酸钠中硫元素处于最高价+6价,但是不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C、高氯酸盐中的Cl元素处于+7价,最高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亚铁离子之间反应,土壤中加入亚铁盐等还原性物质,可以放弃其和土壤中蛋白质反应的机会,所以能改善这种土壤,故C正确;D、高氯酸盐能中的Cl元素处于+5价,与浓盐酸中的Cl元素处于﹣1间价之间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故D正确.故选B.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离子还原性:S2﹣>I﹣>Fe2+>Br﹣②氢化物沸点HF<HCl<HBr③酸性:H2SO4>HClO4④非金属性:F>Cl>S.A.②④B.①④C.①②③D.只有④【考点】晶体熔沸点的比较;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分析】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还原性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分析;②HF含有氢键,沸点最高;③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④同周期非金属性从左向右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第7页(共14页)【解答】解:①元素的非金属性Br>I>S,对应离子还原性S2﹣>I﹣>Br﹣,又碘离子能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而溴离子不能,所以还原性I﹣>Fe2+>Br﹣,则还原性:S2﹣>I﹣>Fe2+>Br﹣,故正确;②HF含有氢键,沸点最高,HCl、HBr不含氢键,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则有氢化物沸点:HF>HBr>HCl,故错误;③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Cl>S,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4>H2SO4,故错误;④F、Cl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F>Cl,S、Cl同周期,则非金属性F>Cl>S,故正确;故选B.5.金属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Na→NaOH→Na2CO3→NaClB.Fe→FeCl3→Fe(OH)3→Fe2O3C.Mg→MgCl2→Mg(OH)2→MgSO4D.Al→Al2O3→Al(OH)3→AlCl3【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A.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最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B.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再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最后加热分解;C.Mg与盐酸反应,再与NaOH反应,最后与硫酸反应;D.Al2O3→Al(OH)3不能一步转化.【解答】解:A.Na→NaOH→Na2CO3→NaCl中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Na+2H2O=2NaOH+H2↑、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Cl2=CaCO3↓+2NaCl,所以能一步实现,故A不选;B.Fe→FeCl3→Fe(OH)3→Fe2O3中反应方程式分别是2Fe+3Cl22FeCl3、FeCl3+3NaOH=Fe(OH)3↓+3NaCl、2Fe(OH)3Fe2O3+3H2O,能一步实现,故B不选;C.Mg→MgCl2→Mg(OH)2→MgSO4中反应方程式分
本文标题:2017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第三次合能力化学试卷(9月份)(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1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