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课程标准(4-2)
1生物课程标准(4-2)第三部分内容标准(7-9'BIO'3)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7-9'BIO'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7-9'BIO'3.4.1)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7-9'BIO'3.4.2)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9'BIO'3.4.3)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7-9'BIO'3.4.4)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列举若干种动物所吃的主要食物,并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开展校园或社区绿化设计并积极参与相应的活动案例:设计校园绿化方案(7-9'BIO'C.4)课时:1课时。目的:通过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树木等植物的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学校的情感。材料器具:皮尺,绘图用的纸和笔等。方法步骤:[课前](1)按小组调查和勘察整个校园,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2)收集有关园林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周围公园或其他学校的绿化情况作为参考。(3)小组讨论:应该如何在学校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校园绿化方案?(4)绘制新的校园绿化设计方案示意图,并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作方案介绍。为了加强方案的说服力,可以事先准备好放大的设计图或彩色的局部设计效果图的投影片等直观材料。[课堂](1)分小组介绍和展示设计方案,重点从生物学角度说明设计方案中采用的各种植物所能发挥的作用,如吸尘、隔音、遮阳、防风、降温以及赏花、观叶、品香、美化等。配上小桥、流水、亭台、雕塑、假山,充分展示每个小组的想象力和创造性。(2)辩论:哪些方案会使校园更美丽?哪些方案更合理、更经济?五、生物圈中的人(7-9'BIO'3.5)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从生物圈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人和生物圈关系的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7-9'BIO'3.5.1)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品安全。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3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7-9'BIO'C.5)课时:1课时。目的: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材料器具:不同颜色的纸板,剪刀,尺,胶水等。方法步骤:(1)制作纸质小肠结构模型,测量和比较模型内表面积的变化,理解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于增大小肠内表面积的作用。(2)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结构中的哪些部分?讨论: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作用。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7-9'BIO'3.5.2)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案例:模拟血型鉴定(7-9'BIO'C.6)课时:1课时。目的: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提倡义务献血。材料器具:模拟配制的A型血(0.02mol/LPb(NO3)2,硝酸铅),B型血(0.02mol/LBaCl2,氯化钡),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和A型血清(0.02mol/LAgNO3,硝酸银),B型血清(0.02mol/LNaI,碘化钠);载玻片,吸管等。方法步骤:(1)教师将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分别取自4位车祸伤员,他们急需输血。讨论:阅读以下资料,设计如何利用A型血清B型血清确定4人血型的方案。11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A型血清无沉淀有沉淀无沉淀有沉淀B型血清有沉淀无沉淀无沉淀有沉淀(2)实践方案的可行性。确定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讨论:(1)根据4位车祸伤员的血型,确定输血用血液的血型。(2)为什么提倡义务献血?一次适量献血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7-9'BIO'3.5.3)4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7-9'BIO'3.5.4)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资料。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7-9'BIO'3.5.5)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有条件的地方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案例: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7-9'BIO'C.7)课时:1课时。目的:关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材料器具:方格纸,尺等。方法步骤:(1)阅读下列数据表:中国人口数量中国人口数量年代(公元)数量/亿年代(公元)数量/亿20.5519284.707400.4819495.4013930.60198911.0015780.60199512.0017642.00200012.9518494.10(2)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讨论:(1)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5(2)预测:从1995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再翻一番所需时间将会是多少?如果保持这种增长速率,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9'BIO'3.6)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1.动物的运动(7-9'BIO'3.6.1)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2.动物的行为(7-9'BIO'3.6.2)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观察周围环境中动物的行为。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案例:探究蚂蚁的行为(7-9'BIO'C.8)课时:1课时,课前观察。目的:探究蚂蚁的行为。材料器具:透明可乐瓶,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方法步骤:(1)剪去可乐瓶上半段,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2)寻找一个蚂蚁窝,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可乐瓶的土壤上。捕捉10只蚂蚁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最好有蚁后。放少许食物,如面包屑等,盖上玻璃板,放置在暗处饲养。(3)每日加入一定量的食物和水,并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重点观察觅食行为。例如设计蚂蚁喜欢取食哪些食物的活动。(4)连续观察1星期,记录所观察到的蚂蚁的各种行为。(5)也可定时到找到的蚁穴处观察自然界蚂蚁的行为。(6)配合收集到的有关蚂蚁行为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推荐班级报告会发言人。(7)班级交流各组探究结果,例如,蚂蚁有哪些行为?蚂蚁喜欢取食哪类食物?有没有社会性行为?讨论:(1)蚂蚁的行为对于蚂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蚂蚁和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本文标题:生物课程标准(4-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