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2016·江西期中诊断)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1~2题。时段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1.2722.414.51-1.261986~1993-9.86-5.255.180.311993~20020.451.03-4.43-0.462002~2012-0.50-0.70-2.93-1.781977~2012-2.272.54-0.620.871.由表中信息可知()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2.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耕地大量扩张B.农牧民薪柴短缺C.放牧规模扩大D.不合理灌溉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较小,面积较稳定。第2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选项A正确。答案1.C2.A(2014·课标Ⅰ,7~9)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2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3~5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灌木植物11.211.291.421.583.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5.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第3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和结构变化,导致植株密度改变。第4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与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的是地下生物量。第5题,读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氮的持续沉降,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不断减少,导致灌木植物萎缩,而草本植物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增加导致草本植物繁茂。答案3.A4.D5.D(2016·广东期中联考)下图为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36.图中阴影区域最可能是()A.人口密集区B.森林分布区C.煤炭分布区D.高山冰川分布区7.给甲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A.赤道低气压B.锋面活动C.东北信风D.东南信风解析第6题,从纬度来看,阴影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的南北纬10°之间的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和副热带大陆东岸的迎风坡,这些地区都是为热带雨林分布区,因此选B。第7题,甲地为中美洲的东侧,虽然远离赤道,但处于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雨林气候。以上可知此地降水来自东北信风。选C。答案6.B7.C(2015·天津文综,8~9)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8~9题。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第8题,从材料中可知,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面面积缩小,芦苇大量死亡,故湖泊自净能力减弱。第9题,从材料中可知,该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故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答案8.C9.B(2016·东北名校第二次调研)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400)计算。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下表所列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10~11题。湖名面积(平方贮水量W入湖流量Q4千米)(亿立方米)(立方米/秒)洞庭湖282017310353太湖242044195滇池(昆明)2971229青海湖48537423910.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B.贮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C.太湖水循环最活跃D.洞庭湖水体更新最快11.对青海湖和洞庭湖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青海湖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贮水量大B.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入湖水量小C.洞庭湖平均深度小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泥沙淤积严重D.洞庭湖入湖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流域降水量小解析第10题,根据表中数据,利用公式计算,换水周期与湖泊面积无关,A错。与贮水量呈正相关,与入湖流量呈负相关,换水周期受贮水量、入湖水量共同影响,B错。洞庭湖水循环最活跃,C错,D对。第11题,根据表格数据,青海湖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平均深度浅,A错。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贮水量小,B错。洞庭湖平均深度小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泥沙淤积严重,C对。洞庭湖入湖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流域降水量大,D错。答案10.D11.C(2015·天津河东一模)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512.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3.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2题,依据图中荒漠化严重区位置,结合非洲气候分布,可判断答案。第13题,从图中可看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图中显示过度砍伐面积大约为60百万公顷,过度放牧面积大约为240百万公顷。在人为因素中,过度放牧面积最大,应该是首要因素。答案12.B13.A二、综合题14.(2013·课标Ⅱ,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6(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分析可知影响沙源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二是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别大,河流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枯水季节时,河床裸露提供沙源;三是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M地刚好处于冬春季节的下风向,风沙在此沉积。第(2)题,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河谷的走向与风向一致,对风阻挡作用小;两条河流在H县城附近交汇且该地峡谷较窄,容易形成风口。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会有自己相应的论据。首先,认真思考两种观点,看哪一种观点提供的论据更加充分、更具有说服力;其次,选择相应观点提出相应论据即可。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715.(2015·南京模拟)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图1图2(1)读图1,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2)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4)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贺兰山地处宁夏平原西部,与宁夏境内此段黄河平行分布,呈南北走向。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蒙古与宁夏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200mm年等降水量的界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草原与荒漠的界线。第(2)题,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银川的湿地类型主要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湿地具有非常强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第(3)题,从图2可以看出宁夏的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气候干旱降水少,是湿地萎缩的一个原因,另外黄河流经宁夏平原,水流减缓,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围湖造田,湖泊面积萎缩,城市和交通建设8用地等增加,也使得河漫滩、湖泊面积萎缩。第(4)题,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主要措施是要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从法制上约束不合理的行为;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要节约用水;做好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答案(1)南北(东北—西南)走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蒙古与宁夏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2)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对其中三点即可)(3)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4)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本文标题: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练习中图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2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