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分类试题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卷全国卷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2015·新课标Ⅰ,37(1)、(2),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解析本题以青藏铁路为背景,重点考查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第(1)题,从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的特点入手分析太阳辐射、气温年较差对冻土形成的影响。第(2)题,材料中提到“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所以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的原因,要结合图中甲地年平均气温对其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及其冬季冻结状况的影响角度分析。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2016·新课标全国Ⅱ,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4题。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第2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不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温度和降水又同时影响山地植被,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故选C。第3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故选D。第4题,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退后且缩短,植被缺少积雪覆盖,致使冻害加重。故选C。答案2.C3.D4.C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014·大纲文综,9)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第5题。5.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3解析由经纬网及海陆轮廓特征判断甲地所在国家位于非洲东北部,其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故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答案B(2012·大纲文综,1~2)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6~7题。6.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7.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答案6.B7.DB卷地方卷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014·浙江文综,7)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第1题。1.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读图知,①为侵蚀山地,土层薄。②地洪积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③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④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对比四个地点,②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选址条件,B项正确。答案B4(2013·海南地理,11~12)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2~3题。2.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3.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表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临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第3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答案2.D3.C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6·浙江文综,1)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第4题。4.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解析结合图中云杉主要分布区及冰盖范围的变化可判断,甲时期的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确;由此可知C、D项错误。5答案B(2015·海南地理,13~14)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5~6题。5.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6.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第6题,北半球陆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北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答案5.A6.B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016·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7~8题。(双选)7.与2003年相比,2013年()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8.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6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解析第7题,由图1可知,从2003年到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的供应量均下降,而再生水供应比例明显提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2003年供水总量为35.8×108m3,2013年供水总量为33.3×108m3,供水总量下降;由图2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3年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8题,南水北调会缓解该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但不可能解决缺水问题,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南水北调水供水量上升,会增加该地区的用水成本。答案7.AC8.AD9.(2015·上海地理,44~46,10分)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图1我国不同地区石油生产量(万吨)变化图2我国不同地区石油进口量(万吨)变化(1)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4分)(2)“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举例说明这一判断。(2分)(3)概述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2009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解析第(1)题,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生产,主要是在图示时间内,石油生产的变化及地区间的差异。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地区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第(2)题,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由图可见东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来弥补储量不足所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已进入中晚期。第(3)题,把各地石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和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进7行对比可知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地区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地区石油生产量小,两地区经济发达,石油消费量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答案(1)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2)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明显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3)关系: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
本文标题: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分类试题第7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3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