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
12.6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2015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并实施《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②2015年7月20日,王华接到国内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③2015年7月10日,我国短基线光纤应变仪在云南昭通试验成功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要求各地认真深入学习“三严三实”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①属于变革社会的实践,③属于科学实验,二者都属于实践活动;②与实践活动无关,④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排除。答案:B2.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实施,将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带动相互经济发展。上述材料表明()A.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B.实践即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C.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D.实践的结果是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解析:“为主动应对……”,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C正确。答案:C3.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每次往返耗时都比较长(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如今,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大大缩短中国与中亚、东欧直接人员、货物运输的时间。古今这一差别反映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能动性C.主观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古今差别反映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的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故D正确。答案:D4.石家庄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智慧城市”的创建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智慧城市”的创建说明()A.实践具有能动性B.实践具有反复性C.实践具有无限性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解析:“智慧城市”的创建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可见,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A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B、C排除;D与题意不符,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2答案:A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撰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调研工作,从实践观点看,是因为()①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无限反复的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①④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错误;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无限反复过程,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6.法无授权不可为,非行政审批成历史;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改革拆藩篱,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2015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简政放权,致力于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国务院再次简政放权()①说明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可以发挥变革社会的实践的积极作用③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直接现实性④说明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政府再次简政放权致力于破除“堵点”“痛点”“盲点”,体现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①入选;政府简政放权属于变革社会的实践,这样做可以发挥简政放权的积极作用,②入选。③中“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是实践活动而不是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④与题意不符。答案:A7.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希望掌握一种可以预知疾病的方法,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防范。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检测技术的完善,通过基因检测预测自己的健康走向,个性化预防疾病已经成为可能。这表明()①人类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和历史条件制约②对疾病的认识随疾病的发展而不断深化③正确认识事物本质能提高做事的预见性④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以前人类希望防范疾病的发生,但未能如愿,说明人类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和历史条件制约;通过基因检测预测自己的健康走向,个性化预防疾病成为可能,说明正确认识事物本质能提高做事的预见性,故选①③。②错误,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错误,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B8.2015年7月6日至7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成功经验,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体现了()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④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和源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3解析:面对群团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解决的新方法,体现了①;总结群团工作成功经验,开创新局面,体现了③;②与材料无关,④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用“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因此避免了重大决策的失误,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①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符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说明了物质和意识不可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①和④分别颠倒了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都是错误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10.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与现存抗生素同样有效的新型抗生素,这一发现也是近30年来的首次。实验室测试已经表明,这种名为teixobactin的新抗生素杀死某些细菌的速度与现存抗生素的速度相当,而且能够在无毒副作用的情况下治愈实验鼠的细菌感染。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对真理的追求并非循环过程,①观点错误;认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观点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11.“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低焦油卷烟”对人的身体健康损害要小一些。但近来有报道称,“低焦油卷烟”不仅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反而容易诱导人吸烟,影响吸烟者戒烟。这说明()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B.人的认识是有限的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解析: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B错误;C、D虽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A12.美国天文学家于当地时间2015年5月21日宣布,利用美国航天局“广角红外测量探测器”发现了遥远宇宙中有一个星系的亮度要比太阳高出300万亿倍,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明亮的星系。这个星系的光线在宇宙中旅行了125亿年才抵达地球,所以今天观测到的影像实际上是它125亿年前的状态。这表明()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④人类认识的上升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人能获得全部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利用美国航天局“广角红外测量探测器”发现了最明亮的星系,说明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②正确;今天观测到的影像实际上是它125亿年前的状态说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现在才获得了对这个星系的认识,①正确。真理探索的过程性是人类认识反复性的具体表现,是由主客观条件决定的,故③说法错误;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表述不恰当。4答案:A二、非选择题13.经过“十二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快融入传统产业、金融理财等民生领域和家电等传统制造业,PC互联网时代已升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正是站在这个新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和实践,互联网思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很快渗入人们的生活实践之中。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虽然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互联网思维应该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打破了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需要,是对工业化思维的升华,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条件下的一种崭新思维模式。总之,在互联网思维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将会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人们对互联网思维为什么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知识,谈谈“互联网+”战略和互联网思维的产生及影响。答案:(1)从主观因素来看,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导致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也不同。从客观因素看,由于互联网自身发展的复杂性及每个人的具体实践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人们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存在差别。(2)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经过“十二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并不断完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工业化时代旧的思维模式必然升华为互联网思维这一崭新的思维模式。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我国政府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带来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互联网思维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将会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14.2015年5月12日,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张能立,在讲课结束后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从他身体上跨过去。这一举动震惊了在场的150多名大学生,在张副教授的一再鼓励下,部分学生跨过了他的身体。对此,张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对张副教授的这一行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更多的人进行理性分析后认为,张副教授的动机是好的,但不可否认他用错了“发力方向”。追求真理和从老师身上跨过去,是完全没有关联的两回事。尊师有边界,追求真理无边界。张副教授“趴地求跨”,把两件应该泾渭分明的事搅在了一起。阅读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无边界”?(2)请你谈谈应该如何追求真理。答案:(1)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追求真理无边界”。(2)①追求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谬误,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逐渐地把握真理。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要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本文标题: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训练与检测(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3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