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5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病理思考题
2013博士病理课程思考题肾脏病理问题:1,肾活检病理诊断需要借助于哪些技术手段?2,肾小球常见的基本病变?3,狼疮性肾炎的分型及其病理特征?4,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其病理特征?5,移植肾病各阶段的病变特征?1、肾活检病理诊断需要借助于哪些技术手段?1)光镜检查细胞增生状态,病变分布(弥漫,局灶,球形,节段性),系膜宽度及成分,白细胞浸润,纤维索样坏死及分布,微血栓,沉积物或嗜复红蛋白类型,新月体(类型和百分比),包括以下染色方法:a)HE(HematoxylinandEosin,苏木素-伊红)细胞核-深蓝色;细胞浆和基底膜-粉红色。用于观察肾组织基本结构,并初步分辩细胞种类b)PAS(PeriodicAcid-Schiff,过碘酸雪夫反应)细胞核-蓝色;GBM、TBM和系膜基质-红色。用于显示细胞位置,显示细胞外基质多寡c)PASM(PeriodicAcidSilverMethenamine,六胺银染色)细胞核-蓝色;GBM、TBM和系膜基质-黑色,背景:粉红色。用于显示细胞外基质多寡。d)Masson’sTrichromStain(Masson染色)细胞核、免疫复合物-红色;GBM、TBM和系膜基质-蓝色/绿色。用于显示免疫复合物。2)免疫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染色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染色步骤简单、节省时间、对荧光标记物的分布部位显示极为明确等优点.抗人IgA,IgG,IgM,C1q,C3,C4,纤维素方法分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或阴性反应,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纤维素的种类、部位、图像(线状、颗粒及团块),强度3)电子显微镜(ElectronMicroscopy)观察细胞微细结构观察细胞立体、表面结构观察电子致密物沉积的部位、形态、组成GBM(厚度、密度和轮廓等)、各种细胞的形态和病变、系膜区的特点、电子致密物(类型和部位),特殊结构和特殊物质a)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组织的微细结构,而且可以显示免疫复合物的精确定位细胞微细结构b)观察细胞立体、表面结构c)观察电子致密物沉积的部位、形态、组成4)原位杂交应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识的cDNA探针.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膜性肾病肾组织中检出乙肝病毒;应用生物素标识在肾组织检出单纯疱疹病毒,还有移植肾组织中的巨细胞病毒也被检出。5)原位PCR由于HBV相关性肾炎的肾脏病理无特异性改变,通过原位杂交和直接原位PCR在肾组织切片中找到HBVDNA,为HBV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2、肾小球常见的基本病变?(l)肾小球细胞增多: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尤其是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并有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使肾小球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2)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可由于基底膜本身增厚,也可以由内皮下、上皮下或基底膜的蛋白性物质沉积引起的。(3)炎性渗出和坏死:急性炎症时可出现嗜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和纤维素渗出,血管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可伴血栓形成。(4)玻璃样变和硬化:光镜下肾小球内出现均质的嗜酸性物质堆积。严重时可导致毛细血管袢塌陷,管腔闭塞,胶原纤维增加形成节段性或整个肾小球硬化,为各种肾小球改变的最终结局。肾小球疾病病理学分类标准:1.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1)膜性肾病。(2)增生性肾炎: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4)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5)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3、狼疮性肾炎的分型及其病理特征?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分6型。以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和浸润、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毛细血管袢节段性坏死为基本病变。肾小球病变特点:①免疫荧光呈现“满堂亮”现象,主要见于III~Ⅵ型。②病变的不均一性,同一标本的不同肾小球可能呈现不同的病变。③病理类型可以转变(简单答案)分六型:(1)I型(轻微系膜性):光镜正常,免疫荧光和电镜可见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2)Ⅱ型(系膜增生型):(3)Ⅲ型(局灶性):50%的小球受累,局灶节段性增生,可有坏死和硬化。(4)Ⅳ型(弥漫性节段性或弥漫性球性):50%的小球受累。细胞重度增生为主(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病变弥漫而严重,(5)Ⅴ型(膜性):基底膜增厚同时伴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钉突形成。(6)Ⅵ型(严重硬化型):90%的小球表现为球性硬化,且不伴残余的活动性病变。4、糖尿病肾炎的分型及其病理特征?I期:高滤过期(肾体积增大期):本期无病理组织学改变。系膜增生,肾小球体积略大,毛细血管扩张II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在这一期肾小球结构已有了改变,GBM增厚或系膜基质的增加。III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肾脏有GBM增厚和系膜基质明显增多或肾小球结节型或弥漫型改变。基底膜增厚,血管袢受挤压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纤维化形成期):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即大量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病理改变可有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可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帽状沉积和肾小囊滴状病变。Ⅴ期:终末期肾衰竭(瘢痕形成期):可见GBM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进行性狭窄,更多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以Ⅲ和Ⅳ具有诊断意义。5、移植肾病各阶段的病变特征?(简单答案)1)超急排斥反应,肾小球和肾间质弥漫性血栓形成,电镜下,IgG团块和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和小动脉壁。2)急性排斥反应,肾间质淋巴样细胞浸润,肾间质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浸润,小动脉血栓形成伴出血性梗死,白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脱。电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浸润。3)慢性排斥反应,闭塞性血管炎:内皮增厚,血管腔变小肾小球病:基底膜增厚,系膜和内皮细胞增生,双层化肾间质硬化型:GBM内疏松层肿胀,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4)环孢素肾病:肾小管上皮颗粒和空泡样改变,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肾小管坏死;肾小动脉管壁增厚,血浆浸润。a)急性环孢素肾病: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肾小管上皮颗粒和空泡状病变,肾小管坏死(核消失,核溶解,核碎片)b)慢性环孢素肾病:小动脉管壁变厚,血浆浸润,血栓形成;肾间质灶状纤维化泌尿1、膀胱原位癌(重度异性增生)定义及临床病理意义2、前列腺上皮内瘤的意义及镜下主要特点3、Describethegrossandhist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renalcellcarcinoma,nephroblastomaandurothelial(transitionalcell)tumors4、Basedonrenalcellcarcinoma,discusstheimportanceofhereditary(familial)casesinthestudyofoncogenesis1、膀胱原位癌(重度异性增生)定义及临床病理意义答案:膀胱原位癌(重度异型增生)是一种平坦性(非乳头)病变,常多个病灶。诊断CIS异形细胞不需要达到全层细胞的厚度,表面的伞细胞层可以存在。癌细胞易于脱落,是尿检(+)的重要来源,膀胱镜检粘膜呈糜烂性改变,相当于过去所谓的“剥脱性膀胱炎”,很容易漏检。大多出现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尤其是高级别癌)的周围,单原发性的极少。CIS不分级,按其定义是高级别的,过去常低诊为中度异型增生,原因是认为异型细胞未达全层。(自己搜的)膀胱原位癌是尿路黏膜移行上皮细胞的恶性增生,累及整个黏膜层,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膀胱浅表性癌,其临床生物学行为早期常出现局部的浸润和远处的转移,因此,膀胱原位癌被定义为具有潜在浸润倾向和转移可能的膀胱恶性肿瘤,而非癌前期病变。病理学特征是膀胱黏膜层内扁平的、细胞分级较高的移行上皮内癌,累积整个黏膜层,通常伴有黏膜的典型和非典型增生。2、前列腺上皮内瘤的意义及镜下主要特点答案: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为前列腺的癌前病变,发生并局限于前列腺导管或腺泡内,非浸润并且不形成肿块,可以进展成为前列腺腺癌,也可能不进展,PIN常与前列腺癌并存。低倍镜下,和周围正常腺体比有明显深染,主要是由于核拥挤,但结构是良性结构;高倍镜下有明显增大的核仁。PIN有几种结构上的变异形态,有时与大腺体癌很难鉴别,需要免疫组化看是否有基底细胞。3、Describethegrossandhist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renalcellcarcinoam,nephroblastomaandurothelial(transitionalcell)tumors答案:(请分别描述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和膀胱移行细胞肿瘤的大体和组织学特征。)肾细胞癌大体:绝大多数肾癌发生于一侧肾脏,常为单个肿瘤,10%~20%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病例常见于遗传性肾癌以及乳头状腺肾细胞癌的患者。肿瘤多位于肾脏上下两极,瘤体大小差异较大,直径平均7cm,常有假包膜与周围肾组织相隔。镜下: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透明或颗粒状,间质富有毛细血管和血窦。肾母细胞瘤大体:常表现为巨大瘤块,剖面呈鱼肉样、灰白色,常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镜下:肾母细胞瘤主要由肾胚芽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肉瘤样细胞组成,其中后肾胚芽为肾母细胞瘤的基本成分,部分上皮细胞形成实性条索或发育不全的肾小球或肾小管,间质组织占肿瘤的绝大部分。肾母细胞瘤的原始胚基含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成分,肾小球或肾小管呈胚胎性发育不全,这是与肾癌鉴别的主要病理依据。尿路上皮癌(肾移行细胞瘤)其生长表现为多样性,包括乳头状,无蒂浸润,结节状以及上皮内生长,它具有较大的间变潜能,因此移行细胞癌可含有梭状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成分。移行细胞癌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基底部和侧壁但膀胱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移行细胞癌大约70%膀胱癌为乳头状,10%为结节状,20%为混合型。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Ⅰ级癌指瘤细胞分化良好,核胞质比例增大,从基底到表层细胞的成熟轻度紊乱,有丝分裂像偶见;Ⅱ级癌的瘤细胞从基底层到表层的成熟高度紊乱,极向丧失,核胞质比例明显增大伴核多形性,核仁粗大,有丝分裂像较常见;Ⅲ级癌为低分化型核多形性显著,有丝分裂像多见,瘤细胞与正常移行上皮几乎无相似之处。4、Basedonrenalcellcarcinoma,discusstheimportanceofhereditary(familial)casesinthestudyofoncogenesis答案:家族癌症聚集现象为研究癌症发生提供良好线索,同一家族的人具有某些相同的有缺陷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加上家族中同样的生活背景,造成发病的聚集,这种“遗传易感性”是诱发癌症的原因。以肾癌为例进行说明:①家族性透明细胞肾癌伴有VHL综合征,多见于年轻病例;遗传学改变包括:散发性病例常有染色体3P的缺失,缺失区域含有VHL基因;未缺失的VHL等位基因常发生突变失活或高甲基化性失活;VHL基因具有抑癌基因的特征,VHL编码的蛋白可引起靶蛋白的溶解,靶蛋白之一是低氧诱导因子1(HIF-1),VHL基因突变时,HIF-1水平增高,HIF-1使VEGF、PDGF、TGF-a等转录和合成上调,刺激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②乳头状肾癌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主要是:家族性病例有关的是7号染色体MET位点,散发性病例有关的是1号染色体PRCC基因,MET基因编码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酪氨酸激酶受体,HGF具调节细胞生长等功能,PRCC基因的改变表现为t(X;1)易位,使PRCC与位于X染色体的TFE-3基因融合,染色体容易发生异常分离血液病问题:1.初级止血PrimaryHemostasis:2.血小板激活相关的主要表面受体有哪些?3.血小板血栓形成过程的大致阶段如何划分,在血小板粘附和血栓增长阶段所依赖的主要表面分子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式模拟检测?4.FDA批准的抗血小板药物根据其作用机理主要分哪几类?5.目前临床使用最为普遍的抗血小板用药是什么,它们的抗血小板靶点是什么,这些靶点所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的大致描述。1、初级止
本文标题:2015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病理思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5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