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3高考复习提纲主干知识梳理(必修三册)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课程标准: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1中的价值。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①第一个国家政权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降族(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2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分封制与宗法制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建立背景1、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兼并战争频繁:各国进行改革: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2、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3、思想: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下”2、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②王位世袭制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2)特点:互相配合和牵制,有利于皇帝专权4、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5、发展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汉朝发展,唐宋完善,明清僵化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3、4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一、中枢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1、秦:三公九卿(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2、汉:中朝(决策)3、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4、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5、隋唐:三省六部制3(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总管六部,负责政令执行(2)作用:①三省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皇权③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走向成熟6、宋:二府三司,三分相权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合称“二府”;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三司”。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7、元朝:一省制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8、明代:明太祖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立内阁,帮皇帝起草批复意见:“票拟”,最后由皇帝裁定:“批红”9、清: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雍正设军机处目的:处理西北紧急军务特点: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上,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③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关系)1、汉初——王国问题⑴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⑵解决:景帝平定叛乱,武帝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设刺史。2、隋唐——藩镇问题根源:唐中后期在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⑴分割地方军权:第一,杯酒释兵权,兵权收归中央;第二,三衙掌握统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第三,扩充中央禁军,守内虚外;第四,派文臣做地方长官;⑵分割地方行政权:规定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对各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⑶分割地方财政权: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⑷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但造成了“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虽提高了决策效率,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②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宋代中央与地方矛盾基本解决)三、选官制度1、西周:“世卿世禄”制度2、战国、秦、汉初:军功爵3、汉:察举制、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官)5、隋唐:——隋炀帝设进士科6、隋唐--明清: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确保帝国繁荣4四、监察与谏议制度1、监察制度(对官僚):秦(御史大夫)汉武帝(十三州刺史)明清中央都察院,各省有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对皇帝):隋唐门下省,宋代是谏院3、评价:①这两种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②在整顿吏治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作用。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6课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一、文明的起源: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5世纪)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黑暗时代、荷马时代)二、文明的复兴:1、时间:BC8—BC62、标志: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1)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2)城邦政体形式:贵族制和民主制(最为流行)、君主制、寡头制、分类标准: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共同点: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3)政体实质:古希腊城邦实际上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因为把古希腊城邦比喻成“男性公民的俱乐部”。【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移民不具备公民身份)】(4)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民主政治产生条件)①小国寡民,便于直接行使民主②各邦长期独立自治,避免专制③工商业经济,孕育了平等观念④海外贸易和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成为人文主义发源地三、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1、确立过程:(1)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君主制(2)BC8—BC7贵族制(与君主制比较:集体领导、法治原则)(3)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了民主的轨道(奠定了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基础?)(4)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陶片放逐法)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在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及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5案展开辩论,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所有公民)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
本文标题:2013高考复习提纲主干知识梳理(必修三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