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级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测试题(地理)
高一地理试题第1页共5页2015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测试题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读天体系统的示意图,回答1—2题。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总星系、地月系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A.地球B.太阳C.金星D.月球3.有关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②120°E经线的地方时③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地方时④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回答4—5题。4.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5.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24小时56分D.24小时读右图,完成6—7题。6.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此时为北半球的A.冬至日B.春分日C.夏至日D.秋分日7.当地球公转到B点时A.宜宾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最大B.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北京C.宜宾的白昼时间大于成都D.上海日出的地方时早于广州8.下面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9-10题。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10.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A.亚马孙平原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西西伯利亚地区D.西欧地区下图为某气象站测得的本站某日气温或气压的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11.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12.若该气象站位于上海市,则此图反映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这一天,该地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午后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高度小B.受冷气团控制C.云层的反射作用强D.大气逆辐射弱下图为1977年和2000年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变化。读图回答14~15题。14.该时段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变化是由于A.太阳活动剧烈B.全球气候变暖C.黄赤交角增大D.日地距离缩短15.全球冰川大量融化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地下水位上升,淡水资源增多C.陆地面积减小,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高一地理试题第2页共5页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回答16~18题。16.衡量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用下列哪一指标A.多年平均降水量B.多年平均蒸发量C.多年平均径流总量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17.实施“引松济辽”工程的原因是因为辽河流域①水资源总量少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③地处内陆,气候干旱④人口多,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A.①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18.辽河流域除调水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还包括A.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B.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C.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D.控制工业发展,严禁大水漫灌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19-20题。19.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通过风形成的C.环节③使海洋得到淡水D.环节④塑造了地表形态20.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且为寒流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下各图与泰山的形成原因相吻合的是A.BCD22.下列地貌属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BCD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武陵源景区岩峰高耸、绿树翠满,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读“武陵源风光邮票图”回答23题。23.武陵源石峰林地貌的成因是①地壳的上升运动②地壳的下沉运动③流水的沉积作用④流水的侵蚀作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4~25题。24.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2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选择题答题卡班级:姓名:分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高一地理试题第3页共5页乙乙45°0°45°0°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10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右图中的是的适当位置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和用阴影表示夜半球。(3分)(2)左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3分)(2)该日A、B、C、D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宜宾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此后两个月内宜宾的昼长将变。(3分)27.(11分)读理想大陆气候分布、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各题。(1)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左图所示是(季节)。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是,气候特点是。(3分)(2)说出乙处的气候名称,并分析其形成①气候类型的成因。(5分)甲乙丙丁(3)上图四种气候资料符合⑥气候的是________,此气候类型在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原因是什么?(3分)28.(10分)读“某区域某时段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题。BB(1)图中A、B两处,____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划分它属于___________,另一处气压中心的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3分)(2)a、b、c三地能形成雨区的是。判断①②③两地______的风力更强盛,试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3)请你根据所学地理理论和图中信息,预报未来几天④地的天气变化情况。(3分)高一地理试题第4页共5页29.(10分)读下图完成各题。(1)甲处构造属于是,丙属于。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分)(2)安徽黄山的花岗岩资源丰富,该岩石属于图中(a、b、c、d),简要说明该类岩石的形成过程。(2分)(3)图中①~⑦表示水循环的不同环节,添画箭头表示水的运动方向,构成完整的水循环。目前人类对其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填代号)。(4分)30.(10分)读“太平洋洋流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各题。(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动力。判断图中①~⑦处洋流在信风驱动下形成的有,在西风推动下形成的有。(4分)(2)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渔场的分布有重大影响。请在图中合适位置处标注出一个渔场,并写出洋流在该渔场形成中的作用。(4分)(3)甲洋流名称是,它对沿岸气候的有什么影响?(2分)甲①②③④⑤⑥⑦高一地理试题第5页共5页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345678910DBDADCBABA11121314151617181920CCCBACBBAB2122232425CCCBD二、综合题(共50分)26.(9分)(1)图略(标注正确)(3分),要求画的错一项扣1分。(2)冬至45°E23.26°S(3分)(3)A>C>B>D(1分)昼最短夜最长(1分)变长(1分)27.(11分)(1)夏季(1分)热带沙漠气候(1分)全年高温少雨(1分)(2)热带雨林气候(1分)位于信风的迎风坡(2分);沿岸有暖流经过(2分)。(3)丁(1分)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1分)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1分)28.(10分)(1)甲反气旋上升(3分)(2)b(1分)②(1分)②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分)(3)未来几天将有一次暖锋过境。过境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过境时出现大风、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3分)29.(10分)(1)向斜(1分)断层(1分)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破碎,被侵蚀成谷地(2分)。(2)b(1分)岩浆侵入冷却凝固(1分)(3)⑤(1分)图略(7个箭头3分,错一个扣0.5分)30.(10分)(1)①⑤(2分)③⑦(2分)(2)北海道渔场(图略)(2分)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集中形成渔场(2分)(或秘鲁渔场。秘鲁寒流经过,离岸风吹拂下深层海水上涌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形成渔场)(3)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2分)
本文标题:2015级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测试题(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7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