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4年广西金麦播音主持培训考试17《论述类文章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答案解析在广西金麦艺考网专题检测(十七)[中教网]论述类文章阅读(一)(时间:45分钟满分:27分,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3题。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李泽厚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指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融合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不将情感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也由此而来。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出了这一点。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方面发展为荀子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2-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无伪则性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却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思想,从而与儒家一致。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和补充者。(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的“出世”和道家的“入世”互相补充协调。B.儒家关注世俗人生,道家侧重对自然的抽象玄思。C.庄子的部分思想来自孔子并补充儒家思想而与儒家一致。D.儒道之外的名家、法家等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影响。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认知错误,儒家是“入世”,道家是“出世”。答案:A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儒家艺术和审美观念的是()A.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B.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z.zs.tep.com]C.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D.重视情、理结合,重视以理节情的平衡。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该项所述为道家的艺术和审美观念。答案:B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与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B.“实践理性”是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难以作抽-3-象的玄思。C.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孔子、孟子、荀子所走的儒学路线的基本特征。D.道家虽是儒家的对立面,但却与之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起了决定性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难以作抽象的玄思”错,原文是“不作抽象”的意思,“不作”不能等同于“难作”。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文化时间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引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4-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zzstep.com]4.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与选文的对比阅读,寻找其中的异同。特别要注意命题者的陷阱。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B项,根据第三段,是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C项,从文化时间深影响了西方思想这句话而言,文化时间不会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D项,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过于绝对,于文无据。答案:A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解析:本题考查对有关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精读原文,是做题的不二法门,主要注意细节上的对比。B项中,说“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有误,原因它明确指出,在此之前,“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为这种前进式的时间”。-5-答案:B6.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D项,“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错。作者认为,钟表的旋转摆动,标志时间的循环往复,而发条的松弛才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zzstep.com]答案:D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都市“蚁族”要生存更要发展陶短房对普遍存在的都市“蚁族”群体,各界存在许多争议。有些人将他们看作城市秩序的隐患和城市面貌的不和谐因素,希望“蚁族”尽可能减少、甚至最好消失。他们提出的方案,往往是围绕着这一初衷做文章、下功夫。这些方案或釜底抽薪,从市容整顿等方面入手,减少适合“蚁族”居住的房源;或借力打力,从用工制度、购房购车和劳保、医保、子女入学等方面收紧尺度,让大都市变成对“蚁族”而言“不宜居”的地方;或旁敲侧击,正面鼓励“蚁族”不要“贪恋大都市的繁华”,而应去小城市、内地或家乡一展身手。很清楚,这样的一群人成为“蚁族”,留在大都市,既不是都市人机遇、生活资料的“窃贼”,也不是伸手乞怜的弱者,而是一些只要给予相对公平的水土、阳光,就可以灿烂开放的优选花朵,是都市社会的生力军。大都市固然给予他们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他们的存在,却也让大都市得以始终保持人才和社会活力的优选,是都市社会肌体新陈代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大都市和“蚁族”,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存关系。明白了这一点,就该清楚意识到,将“蚁族”软硬兼施地排斥出大都市生活圈,对于“蚁族”而言,是丧失了迅速进入“主竞争圈”的捷径和快速积累工作、社会和生活阅历的机会;而对大都市而言,则丧失了最宝贵的社会活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同样,仅仅从房租、暂住证、民工小学、劳保衔接等方面“照顾”,也是隔靴搔痒。“蚁族”所最关切的,是通过努力获得和“老都市人”平等竞争的进阶之途,是货真价实、名实俱归的“新都市人”身份。他们-6-更关注的,是能否凭本事、努力,获得更好的饭碗。都市“蚁族”需要生存,更需要发展;大都市社会需要安定、秩序,更需要源头活水和竞争活力。
本文标题:2014年广西金麦播音主持培训考试17《论述类文章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0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