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2第二次世界大战
1考点规范练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国际纵队”中有100多名中国籍战士。西班牙内战失败后,一批“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听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后,坚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有22名医生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救亡工作。这些最能说明()A.中国和西班牙有相似的国情B.“国际纵队”的国际主义性质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帮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会帮助中国2.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3.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下列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A.《布列斯特和约》B.《慕尼黑协定》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反共产国际协定》4.丘吉尔说:“我知道,今天人们很不愿意回忆那一次会议,在那次会议中张伯伦和达拉第等自投罗网,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投降。”丘吉尔这样说的理由是因为“那一次会议”()A.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B.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C.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向西进军”的鼓励D.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5.(2015浙江衢州二模)当德国1940年4月9日入侵挪威和丹麦的时候,时任苏联外长的莫洛托夫即在当天早晨对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说,“苏联政府谅解德国被迫采取的措施”,“我们祝德国在它采取的防御措施中取得完全成功”。材料主要反映了()A.苏德两国已正式结成军事同盟B.德国得到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C.苏联牺牲他国利益以避战自保D.苏联正在加紧建立“东方战线”6.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探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好心肠”实为英国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B.“恶人”主要指德意日法西斯势力C.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D.丘吉尔的言论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7.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下列可以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不包括()A.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B.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C.1941年8月14日,美苏发表了《大西洋宪章》D.美、英、苏三国签订援苏议定书28.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广播里的特别报道都在声嘶力竭地宣称接下来的法兰西战役是迫使宿敌归降的闪电战: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就这样,我们地理课的内容随着国土的扩张而不断地扩充: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由此可见()A.该作家当年的政治立场是反对法西斯国家扩张的B.该回忆反映的是1940年德军在西线的战况C.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D.德国地理教科书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不断进行修订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A.《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B.太平洋战争爆发C.苏德战争爆发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0.(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约,保证使用其全部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对法西斯三国同盟成员国及仆从国家作战,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此后两年中,签约国家的联合行动有()①西西里登陆战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③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④发表《开罗宣言》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12.(2015浙江温州二模)“性情和善的年轻男子,平常做梦也不会把刺刀插进任何乡下孕妇的肚子;一旦驾起飞机,却可以轻而易举对着伦敦或柏林的满城人口摁下按钮投下炸弹,或在长崎投下末日的原子弹。”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此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反思战争B.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技术基础C.德日法西斯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D.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二、非选择题13.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1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临法西斯的大规模侵略,美国逐步修正了外交政策,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材料一为防止美国再次被诱使卷入战争,国会在1935至1937年间通过三个通称的“中立法”……这三项法律禁止给予交战国贷款或其他财务援助(不论战争的原因为何),并对相关各方禁运武器(不论受害的是哪一方)。以现金购买非军用的物资,须以美国籍船只运输才可获准。——[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二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地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三项中立法案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后果。(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相关史实,简述美国在参战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的“援助”。(3)写出材料三所示事件发生的年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产生的影响。考点规范练12第二次世界大战1.C解析:“国际纵队”是在共产国际号召下组成的,它主张共同反击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这充分说明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成为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C项。2.A解析:根据希特勒的言论我们可知,德国与苏联签约的目的是“在西欧的行动自由”,确保苏德边界暂时不卷入战争,从而避免两线作战,故选A项。3.C解析:材料中“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分别指的是俄罗斯民族(或苏联)和德意志民族。根据“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可以判断C项正确。A项指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项是由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签订的;D项指的是德日法西斯结盟。4.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举行的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签订的第二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1939年8月,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定程度上使德国摆脱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排除A、B、D三项。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进一步刺激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所以选C项。5.C解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并未在军事上结盟,只是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故A项错误;苏联之所以“谅解德国被迫采取的措施”“祝德国在它采取的防御措施中取得完全成功”,只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以牺牲其他国家来保全自己的政策,不是正义力量的支持,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苏联对德国侵犯挪威和丹麦,不仅没有谴责,反而持支持态度,这是苏联企图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以保护自身利益的典型体现,故C项正确;“东方战线”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4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法西斯侵略的防线,材料没有涉及“东方战线”,故D项错误。6.D7.C8.B解析:由材料中“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等信息反映出该作家是赞成法西斯国家扩张的,A项错误。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合,应排除。9.B解析: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开始同美国直接交战,减轻了德国的压力;同时美国直接参战,也使英国、中国等国家反抗德日法西斯的力量增强,所以才会出现题干情境描述的现象。故选B项。10.A解析:依据材料“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约,保证使用其全部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对法西斯三国同盟成员国及仆从国家作战,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可知是1942年1月,而此后两年指的是1942年1月至1944年1月。西西里登陆战是1943年,故①正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是联合行动,故②错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在1944的6月年,故③错误;发表《开罗宣言》是在1943年,故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11.D12.A解析:材料的句子是个转折句,主旨在“却”后面的内容中,原本性情和善的男子,在战争中变成了狂人,因此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科技进步,故B项错误;驾驶飞机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人不是德日法西斯分子,故C项错误;作者关注的不是战争是否胜利,而是反思战争中的反人性,故D项错误。13.参考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4.参考答案:(1)内容: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并禁止给予其任何形式的财物援助。非军用物资须以现金购买,并须以美国籍船只运输。后果:助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客观上不利于受侵略国家的抵抗。(2)由完全置身事外,到积极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除参战以外的一切援助。援助:修改《中立法》,通过《租借法》,为反法西斯战争积极提供物资援助;支持苏联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参与制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军事作战计划;发表《大西洋宪章》,表达反对纳粹,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达到最大规模;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或答“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亦可)。
本文标题: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2第二次世界大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0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