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2014年江西公务员考试人基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4年江西公务员考试人基真题答案及解析1、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A、法的正式性B、法的社会性B、法的阶级性D、法的权威性【答案】C【考点】法理学【解析】法具有阶级性,法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意志,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C选项正确。2、法的最高价值目标是A、秩序B、正义C、自由D、平等【答案】C【考点】法理学【解析】法的价值是指法律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律对人的有用性。法的价值体系包括了法的各种价值目标,如秩序、安全、效益、公平、自由、正义等,它指导着法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的实现。法是自由的界限,有法律才有自由,这也是法的最高价值目标。D选项正确。3、《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这是A、授权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答案】D【考点】经济法【解析】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是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本题中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规定,本法未作规定的,可以参照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属于准用性规则因此选项D正确。4、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错误的是A、规则只针对共性,不针对个性;而原则既针对共性,也针对个性B、规则的文义是封闭的,而原则的文义是开放的C、规则之下或者没有自由载量,或者自由载量的空间较小,而原则必然涉及自由载量的运用且载量空间较大D、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可以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规则【答案】A【考点】法理学【解析】法律规则只针对共性不针对个性,而法律原则既针对共性又针对个性。具体区别主要有:1.内容:法律规则明确具体,削弱和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法律原则抽象、概括,有较大余地供法官选择。2.适用范围: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行为;原则甚至能成为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适用范围更宽广。3.适用方式: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法律原则则不是“全有或全无”。A选项错误,法律规则不针对共性只针对个性。5、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不一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交由国务院提出意见B、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C、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D、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答案】D【考点】宪法【解析】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不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而是由有关机关来做出裁决。6、公法与私法的概念最早是由哪一学者提出的A、乌尔比安B、孟德斯鸠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答案】A【考点】法理学【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关于公法和私法的概念提出,可以追溯到罗马法。古罗马的五大法学家之一的乌尔比安首先提出的:“公法是关于罗马帝国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因此A选项正确。7、人们对法律,特别是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被称为A、法律认知B、法律态度C、法律意识D、法律情感【答案】C【考点】法理学【解析】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制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随着法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法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它也属于法律文件的范畴,是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精神成果,包含着人类在认识法律现象方面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观念模式、情感、理想和期望,蕴涵着个人及群体的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评价。因此C选项正确。8、“红灯停,绿灯行”体现了法的何种作用A、法的评价作用B、法的预测作用C、法的指导作用D、法的强制作用【答案】C【考点】法理学【解析】是指法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法的规定应承担的责任,而对于人们的行为产生的一种调整、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指引作用的发挥以对法的要求的知晓为前提。指引有两种情况:第一,确定性的指引,即通过规定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抑制一定行为;第二,不确定的指引,即通过授予法律权利,给人们创造一种选择的机会。这里体现了法的确定的指引,C选项正确。9、下列何种物不能成为中国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A、房屋B、股票C、文物D、黄金【答案】C【考点】法理学【解析】下列物不能成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1)人类公共之物或国家专有之物,如海洋、山川、水流、空气;(2)文物;(3)军事设施、武器(枪支、弹药等);(4)危害人类之物(如毒品、假药、淫秽书籍等)。因此C选项正确当选。10、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竞合的说法,错误的是A、行为人实施了一个行为,但该行为同时触犯了数个法律规范,符合数个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因而导致了数个法律责任的产生B、数个法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C、发生法律责任竞合的原因是因为不同的法律规范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关系加以调整D、对于不同法律部门间法律责任的竞合,一般来说,应按轻处之【答案】D【考点】法理学【解析】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对于不同法律部门间法律责任的竞合,一般来说应按重者处之,如果相对较轻的法律责任已经被追究,再追究较重的法律责任应适当考虑折抵。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当选。11、下列不享有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提出法律议案提案权的是A、全国人大代表30人以上B、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5人以上C、全国人大代表一个代表团D、全国人大主席团【答案】B【考点】宪法【解析】根据我国《立法法》第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第十三条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B选项错误当选。12、下列不属于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是A、德国B、印度C、日本D、中国台湾【答案】B【考点】法理学【解析】ACD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印度之前是英国殖民地,受英国影响比较深,属于英美法系。13、关于法和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法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B、法与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具有社会规范应有的规范性、概况性、连续性等属性C、法的规范性比道德更高一些D、法与道德都是社会调控手段,以维护和实现一定社会秩序和正义为使命【答案】A【考点】法理学【解析】法和道德是相互交叉与渗透的,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但是不是法的所有规定都会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例如安乐死在我国构成故意杀人,但是在道德上,安乐死属于尊严死,是合乎道德规范的。因此A选项错误当选。14、下列权利属于基本权利的是A、人格权B、选举权C、名誉权D、知识产权【答案】D【考点】法理学【解析】AC选项都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人身自由权,B选项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都是公民基本权利。D选项不是公民基本权利,符合题意。15、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A、执法为民B、公平正义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答案】D【考点】法理学【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演讲比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演讲比赛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执法为民是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因此D选项正确。16、下列对依法治国理解错误的是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B、依法治国要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应将法律作为主要的、排他性的手段C、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依照宪法来治理国家,其次,还必须遵守和服从其他法律制度D、依法治国,在根本上就是要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答案】B【考点】法理学【解析】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B选项说法错误,法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唯一途径,依法治国并不排除其他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因此B选项当选。17、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具备的制度条件不包括A、必须有完备的法律和系统的法律体系B、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权威的司法系统和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C、必须有健全的律师制度D、必须树立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利制约、权利本位的思想理念【答案】D【考点】法理学【解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具备的制度条件有:①完备的法律和系统的法律体系;②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的符合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的权力运行的法律机制;③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权威的司法系统和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④必须有健全的律师制度。D选项属于意识要求而不是制度要求,因此当选。18、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法治表达的主要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和过程是一个动态实现过程,而法制则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B、法制是工具操作范畴,是为政治服务的,没有民主可以有法制,法治则属于政治理想的范畴,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C、法治一词蕴含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而法制所包含的法律和制度,其含义从字面上看是中性的D、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答案】D【考点】法理学【解析】法律完备法治未必就实现,因为“突发不足以自行”,要实现法治需要人的实施,法律完备只是一个制度上的条件,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当选。19、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及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的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B【考点】法理学【解析】这句话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的。因此B选项正确。20.下列哪项不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A.停止侵害B.排除妨碍C.没收财产D.消除危险【答案】C【考点】民法【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损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不包括没收财产,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当选。21.我国对生产者的产品责任所采取用的原则是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答案】B【考点】民法【解析】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条为对生产者的严格责任原则,即无过错责任原则。因此B选项正确当选。22.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A.法定代理人B.委托代理人C.指定代理人D.法定代表人【答案】D【考点】商法【解析】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本文标题:2014年江西公务员考试人基真题答案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1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