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6年3月六下第四单元比例
1第四单元比例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内容包含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等。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材还在本单元后面安排了一个“阅读资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及特点,寻找其规律,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本单元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其次在练习中增加应用问题,例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过去都限于判断、组比例或解比例式题,现在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第三专门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渗透函数思想。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是中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如结合乘除法的学习,通过数量关系进行渗透,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也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函数关系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教材把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认识专门安排为一节,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k、x×y=k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函数的了解。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建议: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等。3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课本40页比例的意义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比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看40页情景图,写出长与宽的比。2、算一算它们的比值。3、明确比例的概念。(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4、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2、寻找比例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2.4∶1.6=15∶1060∶40=2.4∶1.6)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区分比和比例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数的比例4课本4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二)分数形式的比例课本40页“做一做”第2题。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三)生活中的比例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1、课本43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交流。)2、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9元钱,李刚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15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3、拓展: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丽一起到文具店去买东西。小瑜用12元买了4本数学本,小丽用9元买了3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说说你的理由。四:课堂检测1、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9和9∶12(2)1.4∶2和7∶10(3)0.75:0.1和7.5:1(4)21:51和85:412、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能写成几组就写几组)5、8、15和24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5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41页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3、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教学过程: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出示:4:5和8:10(1)认识吗?叫什么?(2)正确吗?为什么?(4:5=0.8,8:10=0.8,所以4:5=8:10)(3)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自学课本说一说:4:5=8:10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1)1.4:2=7:10(2)=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猜数(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內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2)追问:正确吗?为什么?(求比值判断)(3)还有不同答案吗?(4)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5)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2、猜想(1)算一算,两个比例的内向与外向的积。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3、验证(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6(2)出示例题1:计算出两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內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2.4∶1.6=60∶40学生试着总结结论(3)你能举例说明你的发现吗?①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②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③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4、归纳: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5、完善(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2)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6、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37=921,这怎么相乘?(交叉相乘)三、课堂检测: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3和8:5(2)1.2:43和54:5(3):和:(4)和(1)先让学生尝试判断,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1.2:43和54:5能否组成比例可以吗?(3)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如果知道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內项的积,你会写比例吗?六(3)班李聪同学根据“2×9=3×6”写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写得?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追问: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块?有什么窍门吗?补问:根据这个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写多少个比例?3、如果a×2=b×4,则a:b=():();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4、猜猜我是谁?6:()=5:4拓展:如果把“()”改为“x”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7第3课时解比例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2,做一做。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二、探究新知教师: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1.教学例2。出示例题: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1)首先让学生根据数据分析哪两个比可以列成比例式,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2)问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提醒首先设出X,解比例也应写“解:”。“怎样解这个方程?”(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作一个因数,因为一个因=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教师:从解比例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2.教学例3。解比例:x65.14.2提问:“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8问题:“这个方程你们
本文标题:2016年3月六下第四单元比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2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