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5保教知识与能力大纲梳理
2015《保教知识与能力》大纲梳理(一)学前儿童发展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涵义: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过程: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某种状态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影响因素: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但遗传宿主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儿童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成熟势力(赛格尔):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行为主义:化生: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遵循着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行为是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按照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的获得就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音节,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斯金纳同时认为,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而且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具有指导意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即不予强化。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积极行为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表现出淡化,这些观点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班杜拉:班杜拉所言,“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以及接受流行歌曲的传播等,观察或模仿所起的作用更大。通过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班杜拉坚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看法。社会学习理论开始注意到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主张儿童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要突破。观察学习及其分类:直接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强化的种类: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格的发展存在着三个重要连续的阶段: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五个时期:0~1的口唇期1~3的肛门期3~6的性器期6~11潜伏期开始对性欲出现停滞和退化的现象,由于道德和文化的关系。精力转移到学习,游戏,交往等社会允许的活动之中。12岁以后生殖期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得到满足,成为较现实和社会化的成人。埃里克森:人17岁之前经历了四个阶段: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8个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主对羞怯或疑虑18~2、3岁(对事物的模仿,发展为控制感)3主动感对内疚感2、3~6岁(通过与父母认同的行为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发展自我的意义,形成了“进取”的感觉)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发现自身价值)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1岁~青少年期认知发展:皮亚杰:皮亚杰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学说: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皮亚杰发展受四个因素共同影响:1成熟2自然经验3社会经验4平衡化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幼儿没有语言和思维,逐渐形成了客体永久性9-12个月)2前运算阶段2~7(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者动作起重要作用,词的功能开始出现,①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②思维的不可逆性,没有形成守恒概念③相对具体性)3具体运算阶段7~12(守恒概念形成,思维具有可逆性,独立组织进行逻辑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2~15(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文化历史:维果斯基:四个基本观点:1文化的重要性:2内化说:工具理论3最近发展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支架式教学三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过程中,儿童的积极主动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不断进行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而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为帮助儿童跨越学习中的障碍,提供不同支架;儿童独立学习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生理:身高体重的生长,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牙齿的生长;神经系统的发育;感觉器官的发育人生第一年婴儿期,儿童心里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是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初生到满月(0~1个月),满月到半岁(1~6个月),半岁到周岁(6~12个月)1~3岁称为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3~6岁是进入小学前的时期,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变化,每年都有新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是进步性无论是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2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阶段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孩子其心理发展的表现明显不同。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又是渐变式的,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微小的质变到明显的质变的过程,因此,各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新生儿:0~1月1: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2: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婴儿早期:1-6个月视觉、听觉迅速发展(半岁内靠听觉);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人。婴儿晚期:6-12个月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言语的形成(本民族言语关键时期);思维的萌芽;自我意识的萌芽(“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幼儿初期: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幼儿中期: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幼儿晚期: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好问好学;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特点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婴儿幼儿的身体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1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的指距约48厘米。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2、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当于身长的1/2,婴儿初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3、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其神经系统最先发育成熟;而生殖系统到儿童期末才加快发育。当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也就是性成熟的时候,就会让人感觉到孩子一下子长大并进入青春期了。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五六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心脏大小基本维持原状;2~3岁时,它的重量迅速增加到初生时的3倍,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激增到出生时的10倍。婴儿幼儿的身体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2、的速度是波浪式的3、是具有程序性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5、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①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一坐一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②由远而近。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③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问题:1儿童半岁以后,手的动作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双手配合;摆弄物体;重复连锁动作。2幼儿动作发展有哪些规律?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第五节幼儿的认知发展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运用?注意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观察力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言语的发展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注意的指向性:人在清醒的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它对象。注意的集中性: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集中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1幼儿的无意识注意占优势。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3幼儿的注意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规律: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2注意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3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4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1幼儿注意选择性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律,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注意的对象各不同?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的程度
本文标题:2015保教知识与能力大纲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5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