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绝密★启用前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⒉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⒊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⒋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25.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A.霾是灾难的象征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自然规律26.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27.《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28.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认为:“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政府自己瓦解的”。下列能够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形势高涨B.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C.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个月内,湖南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D.清廷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袁世凯借机以武力逼清帝退位29.近代以来,传统的消费等级观念被打破,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道学之士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胜”。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运动的变革④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被消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0.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31.结合所学,对于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解读正确的是表1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60321975304156198037551059198538553840A.中美贸易中国处于出超状态B.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局势缓和C.体制改革缩小中国贸易逆差D.美国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32.他(梭伦)既然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他的法律,大家都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这说明A.人亡政息将会危及雅典城邦B.梭伦改革遭到大多数人反对C.城邦领袖无权制定法律条文D.法律一经制定具有至高权力33.托马斯·潘恩说:“在世界的这个广大地区,我们忘记了三百六十英里的狭窄范围(英国的长度),我们因此可以更大规模地传播我们的友谊,我们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并因为这种豁达的胸襟而感到自豪。”这反映了A.北美大陆可以自由和欧洲发展贸易B.北美殖民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C.北美大陆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政体D.潘恩的思想成为北美人民共识34.1942年中国远征军10万人首次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路。这说明中国军队A.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的重要战略支柱B.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物力和财力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民族牺牲D.牵制日军兵力最大、歼敌最多35.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路易十四(1638~1715)只需一声令下,治国成就和过去的军事胜利一样可以迅速取得。昔日毁废荒凉的海港,现在建筑物环绕,既做装饰,又充防务。……在他的旗帜的保护下,移民从各个港口出发,前往美洲、东印度群岛和非洲海岸。与此同时,在法国本土,在他眼前,高楼犬厦鳞次栉比,雇佣人员成千上万,并且拥有由建筑艺术带动发展起来的百工技艺。在宫廷和首都,更加高雅精巧的技艺为法国带来过去甚至没有想到的娱乐和荣誉。文学艺术十分繁荣。鉴赏力和理智深入蒙昧无知的学校。——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材料二康熙帝(1654一1722)多次南巡,皆“诣明陵致奠”,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亲书“治隆唐宋”来颂扬明太祖,祭拜时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归途中,“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诣孔林墓前酹洒。书‘万世师表’额。”——摘编自《清史稿·圣祖本纪》(l)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路易十四、康熙帝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措施。(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不同措施的背景及其影响。(10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研究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的GregorjClark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摘编自《历史大数据: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历史》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实对CregoryClark教授观点的微观方面加以论证。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南北朝后期,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制度上进行了变革。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王朝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唐代科举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瞬岳、明字、明算等多种。学馆的生徒可以直接报考,不在学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后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多。考试的内容,进士着重于诗赋和时务策,明经则着重于儒家经典的记诵。主持考试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前一直是吏部考工员外郎;以后归礼部掌管,也有临时由皇帝委派中书舍人等清要官主持的。——摘编自杜非《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选官制度变革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选官制度的改革和隋唐繁荣之间的关系。(10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摘自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噜前途》1899年材料二“何谓国民?日:天使吾为民而吾尽期为民者也。何为奴隶?日:天使台民而卒不成其为民也。故奴隶无权利,而国民有权利;奴隶无责任,而国民有责任;奴鸯压制,而国民喜自由;奴隶尚尊卑,而国民言平等;奴隶好依傍,而国民尚独立。此奴隶与国民之别也。”——摘自丹丘生《说国民》190!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一词出现的背景。(6分)(2)指出材料~、二中阐述“国民”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析“国民”一词的系统阐述对当时中国的意义。(9分)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从1868年至1893年日本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第一个25年过程中,日本对外战争不断,从一场小型战争走向另一场小型战争,这些战争以独特的方式哺育了日本新文明,在第二个25年中(1894年一1919年),几场大型战争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恶性发展,于是终于在第三个25年中(1920年—1945年)发动了超大型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从而导致了日本文明的覆灭。——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历史上,中国曾与许多邻国进行过战争,但从未长期占领,或将他们置于殖民地地位?与此相反,中国的传统做法是向他们传播儒家思想,用自己的教化改造他们。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参加过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和1979年的中越边界战争,但在对峙结束后即撤回全部军队。今天中国在国外没有一兵一卒。1995年l1月16日出版的中国军事《白皮书》明确宣布:中国“不会在国外派驻军队或设立基地,因此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日本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处理与邻国关系的特点及其依据。(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甘地说过:“如果在印度发展工厂,倒不如把钱送到曼彻斯特去。”“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则我们虽留下了流出去的金钱,却换去了我们的血肉,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贫穷的印度尚可得到自由,但要使一个由不道德以致富的印度再获得自由,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甘地声明他“关心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工业主义”。又说:“纺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在纺着和平、善良和仁爱。”“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着它旋转。”——摘编自《甘地与凯末尔的经济思想之比较》材料二从1919~1948近三十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生涯中,甘地先后被捕十五次,在狱中度过二千三百个日日夜夜,最后一次身陷囹圄年已73岁。甘地常把人民比作“上帝”和“真理”,而把自己比作“尘土”。尼赫鲁说过:“甘地对于机器和近代文明的旧观点,我们很少有人赞同。我们认为就是甘地自己也认为这些观点是空想的,不大适合于近代情况的。”又说:“甘地能够支配国大党和整个国家,并不完全因为他所主张的意见,……而是他的独特的人格。”“甘地在处理问题时,从来不重视从理智方面去考虑问题,因而只强调品格和诚心。他培养了印度人的品格和骨气,而且在这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功。”——摘编自《沦甘地的独特品格》(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的经济思想并说明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10分
本文标题:2015届河南省201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开封市三模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8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