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卷四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卷四语文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①,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③,或异二者之为。(范仲淹《岳阳楼记》)④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⑤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⑥,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⑦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⑧,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默写杜甫的《望岳》。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lán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甸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斑lán()琳琅.()雕塑.()(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3)“流连不已”中,“已”的意思是。“笔走龙蛇”的意思是。(2分)(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古国文化的绚烂多姿。(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三篇散文都写到了这一人物形象。(2分)(2)《水浒》中鲁达、武松的故事是遥遥相对的。比如,鲁达酒醉打金刚,武松酒醉打大虫;鲁达打死镇关西,武松杀死;鲁达打周通,越醉越有本事,武松打,亦越醉越显神勇……(2分)4.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十多年来,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尽管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岁月,但雷锋精神却像一切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美好事物一样,始终珍藏在我们心底。2012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学校和班级都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号召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请你也来积极参与,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吧。(12分)(1)小李同学将要在学校举行的“学习雷锋”动员大会上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以下是他写的倡议书,请你帮助他从四个画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有语病的句子,并加以修改。(4分)倡议书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春风送暖,万物吐翠的阳春三月,我们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光辉高大的形象——雷锋,我们的耳边总会回响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A]多年来,雷锋精神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并越来越强硬地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活生命力。今年,恰逢毛泽东号召题词49周年,[B]为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和谐,我在此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一、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奋进求实,努力学习,做“革命事业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日常学习中,发扬刻苦钻研精神,争当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好学生。二、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雷锋精神,友爱互助、热情待人,[C]塑造美好心灵,建设和谐校园。三、学习雷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同学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D]用我们的智慧和勤劳,让青春在追求中闪光;用我们的才华和关爱,感动校园。倡议人:李××2012年3月5日处,修改:处,修改:(2)班级要召开“学习雷锋”主题班会,主持人小郭已经精心设计好了开场白和中间活动的串词。请你帮他再撰写一段主持辞的结束语,100字以内。(4分)(3)为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雷锋”氛围,语文老师也在班级内开展了征集对联的语文活动。请你为下面这副对联拟定下联。(4分)雷锋精神生生不息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8分)生命的三分之一邓拓①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②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都莫不如此。③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④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⑤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⑥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⑦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⑧“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⑨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⑩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1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12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13《北史·吕思礼传》记述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是:○14“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15光是烛灰一夜就有几升之多,可见他夜读何等勤奋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16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轻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17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2分)6.文章第②段、第⑦段与第○17段在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3分)7.这段文字在论证时颇具特色:每一个论据都引自古籍,同时又是一个具体的事例,这样将论据与论据相结合,使得论述过程,大大增强了议论文的。(4分)8.第○16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9.本文选自《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邓拓同志为《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的杂文专栏。这个专栏从1961年3月19日开始,到1962年9月2日结束,共发表了杂文一百五十二篇。这些杂文由于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寓意深刻,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今天,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在阅读本文时仍感受益良多:明晰精巧的结构、洗练浅显的语言、极具知识性的内容、简单而又深刻的主旨……请从这四个角度中任选一个,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或者自身生活实际,谈一谈阅读感受。(120字左右)(5分)(二)(22分)小铺子①小学一年级时,我分外喜欢一家小铺子。它紧挨着小学校,门面窄窄的,卖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甜食啦,干果啦,还有假刀假枪香烟牌子什么的。靠近铺子,能闻到淡淡的甘草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这是世上最好闻的气味。②起初是一有小钱就举.着它往小铺跑,渐渐地,跟老板娘熟了,许多没钱的日子我也会守着小铺子东看西看。老板娘和蔼可亲,是一个喜欢和小孩聊天的好人。她边谈边整理货物,腕上的银手镯叮当作响;碰到有别的小孩来买东西,她就让我替她发货。后来,我的同桌大华也常到小铺子来聊天,我们在这儿换回了许多有人情味的岁月。③一天放学,班主任到小铺子买信封,听老板娘夸奖我们,就冷冰冰地说,他们是聪明脸笨肚肠,然后就滔滔不绝地举起例来。大华惶惶然,拉着我就逃,走到拐角,还能隐约听到那些伤人的字眼。④大华长了一头黄发,长长的,头一动黄发就像麦浪一样涌动。他敏感胆怯,说话口吃,初入小学,我们两个都还没适应学校生活。⑤大华和我商定,等老板娘忘却老师说的那些话后再见她。第二天起,我就逃学了,因为每天勤恳上学本有诸多因素促成,也包括能在小铺子转两次,此时少了这点,学校突然索然无味。⑥几周后,我被家人送至学校,路过小铺子,我全神贯注地看脚面,到校后发觉大华变了,话更少,闷闷的,书包里总放着块沉甸甸的砖。⑦放学后,大华带我到一个巷子去玩,忽然,黑旋风般跑过来一只黑猫。他猛地抽出砖块忿然砸猫。猫晃动一下,凄惨地大叫。大华转过脸,一言不发。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坏人都这样。⑧又有一天,我们又去那巷子,大华握着砖,到处找那只黑猫。一会儿,那黑猫跛着脚走来。大华猛地一颤,突然向后退着,然后远远地看它几眼,自顾跑掉,跑得极慌,像后面跟着追兵。⑨我呢,极为心酸地看着跛猫断着腿艰难行走,然后慢慢踅回去,远远地隔着马路看小铺,看老板娘竖着指头跟小孩说话,想着以前的大华在她的好声气中笑得露出牙齿。我还模模糊糊地分辨她叮当作响的银手饰的脆响。直到天近傍晚,眼睛和腿脖子都酸极了,才恍恍惚惚地朝家走。⑩就从那一天,我开始梦想长成一个对小孩好声气说话的大人。1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60字以内)(4分)11.第②段中加点的“举”字能否换成“拿”“揣”等字,为什么?(5分)12.结合文意,说说第②段画线句“有人情味的岁月”中的“人情味”具体指什么。(4分)13.从文中看,“我”和大华本是两个天真活泼、可爱懂事的孩子,可班主任为何“冷冰冰”地说他俩是“聪明脸笨肚肠”,甚至还能“滔滔不绝地举起例来”?(3分)14.本文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三)(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出师表》)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不求闻达.于诸侯达:(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4)深入不毛..不毛:(5)以彰其咎.咎: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分)译文:(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分)译文:17.本文选自《出师表》,“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言”了哪些事?(3分)18.“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千百年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所表达出
本文标题: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卷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2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