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3年度全区职称政治考试复习资政治考试必读
-1-2013年度全区职称政治考试复习资料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主要内容:各民族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民族自治机关除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政权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依法行使广泛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它体现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实行这一制度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和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而且有利于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少数民族的特点结合起来,采取适合本民族地区特点的方式和步骤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2、新形势下坚持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的原则: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规律,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②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④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相结合,不断改善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⑤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各族人民的利益,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广义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3、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4、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划清正常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和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承担起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5、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1989年10月,针对西藏面临的反分裂斗争严峻形势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党中央作出关于西藏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在稳定西藏局势、安定人心、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增进团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两个里程碑指:第三次和第四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从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对西藏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明确了新世纪初“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为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稳定局势和发展经济两件大事,确保我区社会的长治久安,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6、我国处理民族工作中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7、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六个必须”:①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关系;②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工作的战略性、预见性、主动性;③必须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西藏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④必须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⑤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深入持久开展反分裂斗争,必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⑥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8、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在西藏反分裂斗争中必须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9、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西藏战略建设目标: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家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10、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四个确保”: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11、陈全国书记在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把握难得机遇:一是政治机遇。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心系西藏、重视西藏、支持西藏,为西藏的建设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二是历史机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央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解决西藏最突出、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政策机遇。中央相继召开了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安排部署支援西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建立起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推动西藏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四是发展机遇。经过60年的奋斗与发展,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呈现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特别是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和种族群众思稳定、求团结、盼富裕、谋发展、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强烈、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展示出厚积薄发、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认识特殊区情:当前西藏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这一特殊区情决定了西藏工作的主题必须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努力实现长治久安:西藏的稳定关系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安全关系国家的安全。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立足抓早抓小抓快抓好,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①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在反分裂斗争这个关系国家安全、祖国统一、边疆稳定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立场坚定、认识统一、表里如一、态度坚决、步调一致。②坚持依法管理寺庙。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依据,以稳定和谐为目标,构建寺庙管理的长效机制。③夯实城乡基层基础。广泛开展深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基础工作。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格落实稳定责任,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负起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维稳专门领导班子要负起直接责任,层层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⑤支持国防的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着力推进军警民融合式发展,支持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边防、消防、公安、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推动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实施富民兴藏战略,重点办好十个方面的实事,使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①推进安-3-居工程。②改善农牧区条件。加快实施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③搞好生态搬迁。结合生态保护、安居工程、小城镇建设,突出交通沿线、城镇周边等重点迁入区域,稳妥推进生态搬迁。④积极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公职人员岗位、购买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增强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发挥就业援藏优势,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力争使西藏籍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⑤着力稳控物价。加强市场价格预警监管,加大农副产品储备投放力度,建立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完善价格应急协调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运机制,努力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群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⑥强化医疗保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⑦健全社保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⑧加强扶贫开发。制定专项扶贫开发规划,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地方病病区、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倾斜。⑨优先发展教育。夯实基础教育,积极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办好内地西藏班(校)全面落实免费教育三包政策。⑩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地震、泥石流、暴风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12、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西藏百万翻身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规定每年的3月28日为西藏百万翻身农奴解放纪念日。13、“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5、马克思一生中有“两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前一个发现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一个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内涵。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全面地反映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哲学,而且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现实哲学。17、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四观”: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两论”:无神论、唯物论。1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①生产力是指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能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②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结成的经济关系,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以及由此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三个方面。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物质生产过程的内部矛盾。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作为生产方式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但也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因素。它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总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即生产力决定生-4-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构成了它们的矛盾运动,形成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社会发展规律。19、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
本文标题:2013年度全区职称政治考试复习资政治考试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3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