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年八年级社会第五单元知识提纲
1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一)明清帝国的兴替1,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今江苏南京)。2、明朝何时被谁所灭?1644年。李自成。3、明朝的疆域范围?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第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今东海、南海并及于海外诸岛。4,明朝巩固政权的措施及影响?领域举措影响政治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经济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对外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时期)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促进了亚非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5,明朝农民起义的原因?①赋税和各种杂税负担增加②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③常年对后金用兵④连年天灾6,列举明末农民起义的代表人物。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7,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支持的原因?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和粮食的需求。8,“后金”的建立者及对应的少数民族?努尔哈赤。女真族(满族)。9,女真族后改名为什么?满洲。10、清朝建立时间、建立者、最初的都城?1636年。皇太极。盛京(今沈阳)。11、清初二三十年间,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此种情况,清朝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从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政策:①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②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③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影响:①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②南明政权、明末起义军,共同抗清③导致社会动荡,经2济倒退应对措施: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取得的成果: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启示:①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②发现问题后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明清时期采取了哪些政策去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表格地区措施影响东北发动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东南沿海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西南先实行土司制度,后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西藏建立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摰签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关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西藏地区的发展。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北方明:加固、增修长城;清:建避暑山庄、喇嘛庙有效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联络了民族之间的感情总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2,哪个时期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清朝前期。3,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版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4,17世纪初,哪个国家是世界头号殖民帝国?荷兰。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这是谁的诗句?戚继光。,6,请简单介绍郑成功的功绩。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胜利围攻赤嵌城后,向台湾城发动进攻;1662初,荷兰守军被迫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7,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尼布楚条约》38,“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明清民族政策有何不同?明朝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朝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联络少数民族。,9,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请举例证明。元朝:中央政府开始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同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重要首先确立了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1727年,清政府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以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10,对“藏独”势力妄图分裂祖国的行为,你有什么感想?这种行为是错的。对这种行为表示强烈的反对和愤慨。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11、驻藏大臣的职权有哪些?主管西藏官吏的任免,掌管藏区军队的调遣,办理一切涉外事务等。12,明朝时,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有何影响?推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中央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三)农耕文明的繁盛1、明清时期,农耕文明达到鼎盛的表现?领域表现农业1、多熟制的种植方式2、新品种培育成功3、农业技术的进步4、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手工业1、手工业中许多行业繁荣发展2、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业1、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2、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3、商帮的形成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2、列举明清时期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并说说其影响?甘薯、玉米。影响: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增加粮食产量,缓解粮食紧张问题,改善饮食结构,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43、判断该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存在雇佣关系。4、列举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微商、晋商等。5、新兴工商业市镇在分布上有何特点?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1、何谓“文字狱”?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2、实行“文字狱”的目的?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巩固统治。3、实行“文字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它摧残了人才、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4、明清时期采取的科举考试有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它在考试范围、答题观点、答题格式上有何要求?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答题观点:考生必须根据制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题格式: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5、“八股取士”的严重后果?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它钳制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才,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二)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1、列举明清时期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带有早起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列举几位代表性的思想家。李贽、黄宗羲、王夫之等。2、这一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先进思想,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政治:追求个性解放,主张平等民主,批判专制皇权。影响: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意识,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经济: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影响: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商人和商业的地位。3、明清时期的世俗文化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古典小说异军突起,《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②19世纪中期,形成新的剧种——京剧。5③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4、“四大名著”简介。书名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吴承恩明朝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红楼梦》曹雪芹清朝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5、哪种艺术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6、明清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是指什么?古典小说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主流。(三)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1、明朝时期涌现出来的科学巨匠。人名成就/贡献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认为人类思维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部分内容宋应星编著《天工开物》徐霞客编写《徐霞客游记》2、简介《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本草纲目》考订详细、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记述徐霞客医圣游历考察成果,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各种特征。3、明清时期的科技特点?①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②在文化专制的影响下,缺乏创新活力,与西方科技差距拉大。4、明朝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①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②人民的创造;③吸收前人的成果。65,说说明末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志向远大,重视实践,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皇权膨胀1,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措施目的(意义)制定者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分权六部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明太祖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辅佐皇帝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殿阁大学士没有实权)明太祖朱元璋(内阁是在明成祖朱棣时形成的)设厂卫等特务机构;(厂卫包括锦衣卫,东厂,西厂)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言行,维护皇权锦衣卫是朱元璋时期,东厂是明成祖时期,西厂是明宪宗时期设立“廷杖”制度进一步加强专制皇权明太祖朱元璋2,三司指哪三司?答: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3、三司的职责各是什么?答:布政使司掌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御、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4、三司之间的关系?三司互不统属,分权鼎立,遇到大事,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5、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职责与之相同的机构还有哪些?职责:保护皇帝,兼做秘密警察,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言行。东厂和西厂与锦衣卫的职责类似。6、清朝皇权强化的过程⑴、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大事,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⑵、康熙帝设南书房,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⑶、雍正设军机处,使皇权达到顶峰。7、军机处的地位如何?是清朝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但不是独立的正式衙门,而是皇帝身边的办事机构。8,军机大臣的地位如何?答: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下去执行。9,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古代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虽然是朝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军机大臣受皇帝召见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皇权发展到顶峰。10、明清时期君王与大臣之间的关系?答:主奴、主仆关系。11、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增强说明了什么(实质是什么)说明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12、中国古代君权不断强化的过程7秦朝正式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皇权在两汉时期得到了巩固,隋唐时期得到完善,北宋不断加强,明清时期不断强化,最终达到顶峰13、明朝丞相被废除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相权与皇权之争,为维护皇权,避免相权过重,被废除。14、我国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明清时期15、在我国分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秦朝、明朝16、皇权高度膨胀可能带来哪些消极后果?⑴、国家大事均由皇帝一人决定,如果皇帝个人素质不高,就会导致决策
本文标题:2015年八年级社会第五单元知识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3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