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7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有限公司0编号:程序文件汇编(第1版)编制:审核:批准:2017-10-01发布2017-10-01实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1目录文件控制程序....................................................................................................2记录控制程序....................................................................................................6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9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6信息交流控制程序............................................................................................22相关方管理控制程序........................................................................................25运行控制程序..................................................................................................28污染物管理控制程序........................................................................................31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34内部审核控制程序............................................................................................39合规性义务和评价控制程序...............................................................................4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44绩效测量与监视控制程序..................................................................................48不符合与纠正措施控制程序...............................................................................51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54事件调查控制程序............................................................................................59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63知识管理控制程序............................................................................................66变更管理控制程序............................................................................................69组织的环境、相关方分析及风险控制程序............................................................72有限公司2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部门使用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和资料的控制。3.职责3.1办公室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3.2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的管理和控制;3.3研发部负责设计研发和技术协议等文件的控制管理;3.4各部门负责归口外来文件的控制管理。4.工作程序4.1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A层文件《管理手册》;B层文件《程序文件》;C层文件有: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国家/行业标准等。4.2文件的审批流程4.2.1A层文件:《管理手册》由综治办编写、常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4.2.2B层文件:《程序文件》由编写小组负责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4.2.3C层文件:由管理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副总批准。4.2.4公司行政文件4.2.4.1人事任命文件高层管理人员任命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审核,董事长批准后发布;部门中层正职管理人员任命由总经理提名、董事长批准后发布;部门中层副职、班组长任命,由分管副总提名、总经理批准发布。4.2.4.2其他文件有限公司3其他文件由主管部门起草,经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总经理审批后发布。4.3文件的控制管理4.3.1文件编写格式统一按照《体系文件编写导则》要求进行编写。4.3.2技术部负责工艺规程、产品标准等文件发放和回收控制管理。4.3.3研发部负责新产品研发文件、SDS和使用说明书、技术协议等文件的发放控制管理。4.3.4办公室负责体系书面文件的复印、发放和回收等的控制管理(技术文件除外)。4.3.5综治办负责OA系统电子版文件授权的控制管理,负责各部门书面文件发放及变更的登记。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和控制。4.3.6文件应保密,不准私自外泄及复印,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需借阅时申请批准,并建立文件借阅记录。4.4文件的管理4.4.1建立“文件发放和回收记录”各部门应建立本部门的“文件发放和接收记录”,并对其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和有效版本,保证各使用场所文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4.4.2文件的借阅借阅文件应填写“文件/记录借阅记录”,经文件保管部门的负责人批准后,即可借阅,涉密文件要经分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4.4.3文件的增发需要增加书面文件的,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统一由办公室、技术部和研发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控制发放。4.4.4文件的补领使用中的文件因破损无法使用或丢失时,应到文件发放部门办理更换或补发手续,经原批准人批准后发放;更换的文件分发号不变。当公司内部机构调整或人员变更时,应做好文件交接工作。有限公司44.4.5文件的作废、销毁和留用4.4.5.1文件更新或换版时,由文件发放部门依据文件发放记录及时收回旧版本,发放新版本,填写回收记录,并加盖“作废”标识。4.4.5.2作废的和超过保管期的文件,由办公室填写文件销毁清单,经分管副总批准后方可处理,销毁时应有二人在场,并在销毁单上签名。4.4.5.3作废文件由编写部门规定保存期限,对需保留以备查用的作废文件,加盖“保留作废”章,分别存放,并予记录。4.4.6文件的保管、归档、状态识别4.4.6.1文件保管、归档应编目整齐,保存完好,各部门在撤销、合并时,应及时回收作废文件。4.4.6.2文件管理部门应根据文件发放情况,及时更新有效文件清单(一般每年一次)。4.4.7外来文件的控制4.4.7.1对直接引用的外来文件,由归口部门负责审查其适用性,按受控文件发放使用;并由归口部门于每年定期对其有效性进行技术查新,确保有效。4.4.7.2对各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由归口部门通过相关媒体、网络等查询更新,确保其适用性。4.5文件的更改4.5.1文件需要更改时,由原编写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文件更改单》,经原批准人批准后,并经综治办备案,由办公室、技术部或研发部收回文件统一更改,填写更改记录,并按更改单的要求在更改位置标识更改次数(a、b、c…)和更改记录处数(1、2、3…)。4.5.2文件的更改方式采用划改或换页4.5.2.1划改:部分更改采用“划改”的方法,在原有文件相应条款处进行修改。即在原有文字上划两道横线,并在原有文字的适当位置写出更改后的内容。4.5.2.2换页:为保持文件的严肃性和便于阅读,文件累计更改面积不得大于该页有效面积的1/4或划改次数不得超过4次,否则必须作换页处理。有限公司54.5.3因公司产品、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等发生改变时,由原编写部门对原文件进行评审,以确定文件是否需要更新,对更新的文件更改,应再次评审。5.相关文件和记录5.1《体系文件编写导则》5.2文件/记录更改申请单5.3文件/记录销毁清单有限公司6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加强体系运行记录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的控制,保证记录满足可追溯性要求,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范围内记录的控制管理。3.职责3.1办公室负责体系运行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运行记录的控制管理。4.工作程序4.1记录的控制范围与分类4.1.1记录包括:管理体系文件规定提供的记录及其他记录(包括电子存储介质),也包括来自相关方的记录。4.1.2记录的分类包括:各种管理记录、操作记录、监视测量记录及电子记录等。4.2记录的填写4.2.1按记录设置内容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某些项目不需要填写时,必须用“/”明示。4.2.2填写记录时,一律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填写时字迹要清晰、整齐、能准确识别,填写人员签名时必须签全名。4.2.3记录的内容应完整、齐全,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语言要简练。有限公司74.2.4各种管理记录、操作记录、监视和测量记录等要及时填写,不得后补、伪造。4.2.5记录填写完,原则上不允许任何部门或个人涂改,以确保其原始性、可追溯性,并为制定纠正措施提供依据。如系笔误或经证实原有记录不准确,可在原始记录上采用“划改”形式进行更改,但应保留原有记录的可识别性。凡涂、贴、刮方式改动的记录一律作废。4.3记录的管理4.3.1记录的编号根据《体系文件编写导则》规定进行编号。4.3.2记录的编制、修改填写“记录表格编制/修改申请表”,附空白记录表格,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4.3.3记录的使用各部门应建立本部门“文件/记录清单”,并保存空白表格,当需要使用新版本记录时应规定使用时间。4.4记录的贮存、保管、处置4.4.1使用记录原则上由使用部门自行保管,并分类明确,贮存在适宜环境中,防止变质、损坏、丢失。4.4.2当人员发生变更时,做好交接工作。4.4.3各部门应收集整理有关记录,建立记录台帐,要求保存期限在3年以上的,应按年度移交办公室保存;办公室对移交的记录,在移交清单上签收,分类存放,建立管理台帐。4.4.4各类记录根据法规、合同、产品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保存期限,一般3-15年。具体保存期限由记录形成部门规定并明示在文件清单上。4.4.5对超过保存期限且无查考价值的记录可销毁。对需处理的记录,由部门负责人填写记录销毁清单,经分管副总批准后方可处理。销毁时
本文标题:2017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4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