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5年初三物理一模科普阅读
(hr)42.探索“神舟5号”: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多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浩瀚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1)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个能量是由能转化过来的。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为节省燃料,火箭升空后应向方向飞行(选填:“偏东”或“偏西”);(2)杨利伟在太空中绕地球1圈大约飞行90分钟,他在一天中能看到次日出;(3)在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遇高温时要熔化、汽化而大量的热量,从而防止飞船在返回地面时与大气层摩擦而被烧坏;(4)目前中国正在实施“嫦娥系列”登月工程。已知月球表面没有磁场,引力为地球的1/6,假如登上月球,你能够(填代号)A.用指南针判断方向B.轻易将100kg物体举起来C.放飞风筝D.做托里拆利实验(dx)46.舱外航天服实际上是最小的载人航天器,是航天员走出航天器到舱外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如图27所示。舱外航天服质量仅约110kg,除了具有舱内航天服所有的功能外,还增加了防辐射、隔热、防微陨石、防紫外线等功能。舱外航天服主要由外套、气密限制层、液冷通风服、头盔、手套、靴子和背包装置等组成,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个人防护装备。气密限制层是舱外航天服最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保持服装气密,限制服装膨胀,使各大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度。液冷通风服穿在气密限制层内,在服装的躯干和四肢部位有网状分布的塑料细管,液体流过时可将热量带走。(1)舱外航天服的质量相当于个正常中学生的体重。A.1B.2C.3D.4(2)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航天服内的温度较(选填“高”或“低”),需要(选填“升高”或“降低”)温度,使宇航员保持正常的体温。(3)舱外航天服气密限制层材料的特点是。A.密度小、抗压强度高、伸长率小B.密度大、抗压强度高、伸长率大C.密度小、抗压强度低、伸长率大D.密度大、抗压强度低、伸长率小(dx)47.图28是无针注射器,它能按照事先制定的程序给不同深度的皮肤注射各种剂量的药物。对患有“针头恐惧症”的病人来说,由于这种创新性注射器不会让患者疼痛,将来可能大受欢迎。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技术有很多好处:例如大幅减少医生和护士使用针头注射器时不小心扎到他们自己的意外事故;另外,有些患者想方设法避开定期注射胰岛素等药物时所带来的不适,而一种无针注射装置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让这类患者欣然接受药物注射。这种设计是建立在一种名为“洛伦兹力致动器”的机械装置基础上的。这种装置很小,但功能强大,外面缠绕着金属线圈,和存放药物的安瓿瓶内的一个活塞相连。通电时,这种无针注射器内的电流与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强大助推力,推动活塞前进,以高压高速(几乎接近空气中的声速)将药物通过安瓿瓶喷嘴喷射出来,而这个喷嘴就和蚊子的尖喙一样宽。并且,不同的皮肤类型需要各种相应的压力才能将足够剂量的药物喷射到所需深度。(1)无针注射依靠磁场对_____有力的作用,推动活塞工作的。(2)安瓿瓶喷嘴的设计成面积_____(选填“大”或“小”),对皮肤压强_____(选填“大”或“小”)(3)洛伦兹力的本质是()A.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B.电磁感应C.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fs)4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并且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愿望。如图21所示,是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的英姿,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系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各项任务后,在返回的过程中,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将通过一段黑障区(所谓黑障区就是航天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因表面超高速摩擦形成高温等离子区导致无线电信号衰减至中断的飞行区段),这一段时间飞船将“烧成”一个大火球,如图22所示,而飞船内的宇航员和设备则安然无恙,因为飞船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从而吸收了大量的热保护了飞船。(1)航天员在太空上的质量与在地球上相比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系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3)航天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飞船将“烧成”一个大火球,是将机械能转化为。(fs)45.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石墨烯是目前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作为电导体,它有着和铜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而且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图21图22图28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石墨烯是目前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1nm=10﹣7cm=m;(2)最近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引入由多层石墨烯制成的交替散热通道,解决了在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难题,这是利用石墨烯的(选填“A”或“B”、“C”、“D”);A.透光性好B.硬度大C.导热性好D.导电性强(3)石墨烯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是因为;(4)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石墨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请举一例说明。(my)44.物体在流体(气体或液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流体阻力大小还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此外,流体阻力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物体(例如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4分)(1)雨滴在高空形成后从静止开始下落后,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重力______阻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雨滴下落一段距离后,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是由于随着雨滴速度的增大,受到的阻力也随之增大,当雨滴受到的阻力______重力时(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雨滴开始匀速下落。(3)当雨滴匀速下落时,雨滴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4)假设雨滴下落时的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阻=kυ2,其中K=1×10-4N/(m/s)2,则一个质量为0.25g的雨滴下落时的收尾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m/s。(g=10N/kg)(my)45.公元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把两根铜丝和一根铁丝与灵敏电流计串联成闭合电路,然后把铜丝和铁丝的一个连接点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保持低温;另一个连接点放在火焰上加热。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这一现象表明这时闭合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塞贝克把这种电流叫做“热电流”,把这电路叫“热电偶电路”,如图28所示。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性质以及接点D和G间的温度差有关。下表给出了通过实验测得的某铂一铑合金热电偶电路中电流大小与温度差关系的一组数据。两接点间的温差/℃01100200300500电路中的电流/10-1A0.000.010.641.422.294.17请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说明:(4分)(1)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是把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2)在热电偶电路中,产生热电流的条件是:电路是由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的闭合电路,在两个节点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tz)4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946年美国斯潘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微波溶化了糖果。事实证明,微波辐射能引起食物内部的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量。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但大家用微波来煮饭烧菜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微波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特性:①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②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③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为便于人们观察里面的食物,微波炉安装了玻璃炉门,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的心脏是磁控管,这个叫磁控管的电子管是个微波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4.5亿次的微波。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吸收其能量发生剧烈的振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就“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目前,其他各种炉灶的热效率无法与它相比。而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比如,用微波炉煮青豌豆,几乎可以使维生素C一点都不损失。另外,微波还可以消毒杀菌,解冻,干燥。(1)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2)微波炉工作时,食物中的吸收了微波的能量运动加剧,从而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3)为防止微波泄漏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玻璃炉门内侧应装有________(选填“金属网”或“绝缘板”)。(4)依据微波的第特性(填写文中数字序号),在微波炉中应使用玻璃、陶瓷、塑料的容器来加热饭菜。(tz)43.结合图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光—电转换和光—热—电转换。光—电转换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它的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光电性质变化,也就是光能量转化为电能。这一原理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发现的。当时,赫兹发现:两个锌质小球之一用紫外线照射,则在两个小球之间就非常容易跳过电火花。后来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热—电转换即利用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用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工质的蒸汽,然后由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如图21所示,前一过程为光—热转换,后一过程为热—电转换。利用这一原理有些国家在沙漠地区建立了塔式太阳能热电站。太阳能可以发电,并让灯泡发光。可是,白天有太阳,我们并不需要灯亮;而夜晚没有太阳我们需要灯亮。想一想,怎样实现将白天太阳的能量储存起来,供夜晚的灯发光呢?又怎样将太阳能发电站转化的大量能量储存起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呢?如何破解太阳能的蓄能问题,让太阳能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能源呢?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路灯就是利用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太阳能的。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再与电灯连接。白天有太阳能时,接通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路,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成的电能再转换成蓄电池的化学能储存起来;夜晚,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路断开,蓄电池与电灯电路接通,蓄电池储存的化学能再转换成电能为电灯供电。它的各电路的通断是由充放电控制器自动控制,蓄电池放在电线杆下面的地上。(1)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的,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2)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热—电转换”,经历的能量转换过程是:。(3)请画出能满足太阳能路灯工作原理的电路图。(太阳能电池板用
本文标题:2015年初三物理一模科普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4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