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3年河北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河北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题结构变化试卷结构略有调整、主要是选择题,整体题型较稳定。选择题比去年减少两个、部分选择题分值增加、难度与去年持平。2013中考文综试题特点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以《课标》《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以能力立意为命题方向以过程与方法的考核为主线以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改、引领初中历史教学为命题宗旨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一)能力立意考查形成历史时空概念的能力;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运用逻辑方法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观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根据材料形成对历史的合理想象;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综合所学知识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用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等。*中考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警示:在教学中必须要牢固树立课程意识而不是教材意识。一、试题的命制严格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河北省2010年中考文化课历史考试说明》中考试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不偏向、不依赖某一版本的教材。试题紧紧围绕课标要求的知识进行考查,选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但命题“不拘泥于教材”、“选取原始史料”、“创设新情景”。【例1】11.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例2】12.“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例3】13.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国共合作D.抗美援朝《课程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召开关于五四精神的主题班会。【例4】14.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A.创办学堂B.编练新军C.兴办实业D.自强求富《课程标准》: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一、试题的命制严格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河北省2010年中考文化课历史考试说明》试题具有较高的知识覆盖率。试题考点涉及中国、世界近现代史4个板块的20个学习主题的内容,考查近70个知识点,覆盖面广,考点密集。二、试题创设探究情境,考查多种能力1.史料解读能力12.“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知识迁移能力【例1】17.右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文艺复兴的推动B.英国的殖民扩张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3.历史史实进行理解和判断的能力。【例1】11.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4.对历史的合理想象能力。【例1】16.按照欧洲的传统,人在成为君主之前,只能使用家族姓氏,不称教名,称帝后才可使用教名。拿破仑这一教名的使用,应该始于他A.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B.1804年3月颁行《民法典》C.1804年12月加冕称帝D.1812年进军俄国5.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例】11、17、19、20、27【例1】17.右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文艺复兴的推动B.英国的殖民扩张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图表判读题重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表格、图表(包括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的复习训练,教会学生如何看图识表,要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书中人物及事件图片加强记忆,要有意识训练学生对类比性的习题制作表格,对历史线索脉络类问题采用流程图等形式进行梳理,培养他们整理分析把握信息的能力。图表判读题着重考查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简单的应用能力,试题不难。判读图表时,要特别注意有关的文字说明,这也是图片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关注图表的表头或坐标轴内容、图表内的具体数据,最后再联系所学内容或题干进行分析。6.提炼和概括能力。【例1】15下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留学情况汇总表。由其内容可见,中国近代早期留学的相同之处是时间留学情况1871~1889年在容闳的倡导、推动下,120名幼童先后赴美国留学。1877年起,清政府又先后派遣了4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西方的技艺。1896~1911年近两万名学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东渡扶桑,留学日本。1912~1927年先是留学生逐年被派往美国,接着留法勤工俭学以更大的声势出现,此后寻求革命道路的留苏浪潮也盛极一时。A.都到欧美国家留学B.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C.都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D.都由政府公派留学三、试题注重教育价值,提高人文素养【例1】14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A.创办学堂B.编练新军C.兴办实业D.自强求富解读主观试题27.读图,回答问题。(6分)(1)图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又一伟大思想的诞生。该思想的诞生与图二所示的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相距多少年?(2分)(2)上述思想的成功实践各自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资产阶级(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4分)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3分)未能获得广大农民支持。29、材料一:裕仁天皇(1926-1989年在位)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日本发动战争和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都是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裕仁天皇的批准。材料二: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36年奉裕仁天皇敕令建立。1940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731部队培植各种致病细菌,并制造炸弹,在实战中施放撒播。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占领南京后,裕仁天皇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本军官……对南京大屠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材料三:由于日本政府与美国做了交易,以保留天皇制为条件实现所谓“无条件投降”,裕仁天皇因此得到了庇护,逃过了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但是,无论国际社会还是日本国内,对裕仁天皇应该接受战争罪行审判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以上均摘编自《世界知识》2012年22期康狄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裕仁天皇发动了哪些战争。(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裕仁天皇犯有哪些战争罪行。(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对裕仁天皇的看法。(4分)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右图),以资表彰鼓励。(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8分)通过立法,避免企业盲目竞争;通过立法提高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表彰鼓励遵纪守法的企业;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整;罗斯福的个人作用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一、解读考试说明,把握命题趋势1、是找出增减的内容2、是明确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不同要求3、是关注题型示例部分。解读《考试说明》中考考试说明简单的概括就是:中考考试范围是什么?中考考什么?中考怎么考?中考考的难易程度怎么样?(一)对“历史学科考试要求”的表述:(1)由2012年“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变为2013年“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经历、体验、探索历史学科的过程”。这就说明教学要从学生学情出发,强调如何获得的知识。(2)由2012年“学习掌握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变为2013年“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所谓方法,是指传授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经历历史研究的一般过程,知道探索历史真相的途径,以及阅读历史、撰写历史、感悟历史的方法。(二)对“历史学科考试具体要求”的表述:(1)由2012年“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变为2013年“考查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具体、适用更与生活联系紧密)(2)由2012年“对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变为2013年“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观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根据材料形成对历史的合理想象;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一)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给我们的警示文科综合的考试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坚持“以能力立意”和“以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二)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给我们的警示考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的理解;考查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理解;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及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应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等。警示:强化联系在注重学习主题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注重不同学习主题相关知识条目的联系。近年来的试题不论中外史,还是近现代史,表现得非常突出。构建知识体系整理出单元知识线索。深刻理解把握每个学习主题的内涵,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概括阶段特征,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主题知识结构。注重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中外联系。学画“知识树”,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世界近代史“知识树”【例2】分析知识结构,探究问题。历史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三)关注题型示例部分解读考试说明,把握命题趋势,中考题按照“题型示例”例题的形式来设计。中考题与“题型示例”例题“高度一致”,说明例题对命题有重大借鉴意义
本文标题:2013年河北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5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