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红细胞血型系统及其检测
红细胞血型系统及血型检测李宝华临床基础检验学教研室红细胞血型系统主要内容:红细胞血型系统免疫学基础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多凝集红细胞一、免疫学基础原理(一)抗原(antigen)免疫原(immunogen)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它可以在体内和体外与其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完全抗原(antigen,complete)具有免疫原性、反应原性两种性能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半抗原(hapten)缺乏免疫原性而只有反应原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抗原的基本特征1、外源性2、分子量大,结构复杂3、特异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4、抗原性{反应原性(specificity)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抗原的功能抗原能够刺激缺乏此物质的机体发生体液免疫(humoralresponse)或细胞免疫(cell-mediatedresponse)反应。前者通过浆细胞合成抗体输送到血液或体液中;后者由淋巴细胞介导,出现延迟性超过敏反应或排斥移植物的生物效应。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种属间的抗原性•同种间的抗原差异•个体间的差别•进入途径•抗原分子及量的大小、抗原性的强弱及刺激频率红细胞血型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分布在红细胞膜的表面,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或没有某一个抗原成份,形成了不同的血型。红细胞血型抗原必须是用相应抗体检测到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属于遗传性状。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生化结构由结合到蛋白或脂上的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决定如:ABO、Lewis、Hh、P、Ii等由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决定如:MNSs、Rh、Kell、Kidd等大多数血型抗原血型系统(bloodgroupsystem)由单一基因座位控制,或是由二个或更多的紧密连锁、彼此之间没有重组发生的同源基因控制血型集合(bloodgroupcollection)抗原是以遗传、生化或血清学的相关性进行组合高、低抗原频率组(highandlowfrequencyantigens)高频抗原(highfrequencyantigens)为大多数人所具有的血型抗原,表示1000个人中至少有999人存在此抗原。低频抗原(lowfrequencyantigens)为少数人所具有的血型抗原,表示1000个人中最多只有1人有此抗原。又称为私有血型组抗原。(二)红细胞血型抗体(antibody)抗体是机体对外来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分类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大致可分为三类天然抗体naturalantibody免疫抗体immuneantibody自身抗体autoantibody同种抗体allo-antibody按照与相应红细胞是否在盐水中产生凝集完全抗体(completeantibody)不完全抗体(incompleteantibody)黄色表示红细胞黄色表示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层表面的负电荷层红细胞之间保持红细胞之间保持2424nmnm的距离的距离蓝色表示红细胞蓝色表示红细胞周围的正电荷层周围的正电荷层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自然状态下的红细胞按抗体与抗原反应的最适温度,分为两种冷型抗体coldantibody温型抗体warmantibody按照抗体与相应抗原的依存关系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意外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化学特性分为五类IgGIgMIgAIgEIgDIgG的四种亚类IgG和IgM免疫球蛋白的特征通过胎盘盐水反应结合补体被2-Me破坏降低温度提高反应被血型物质中和IgG能不能能难否难IgM不能能能易是易补体complement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种正常成分,由球蛋白、糖和磷脂结合而成,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它能补助各种特异性抗体溶解相应的细菌和细胞。补体系统complementsystem补体是由20多种血清蛋白成分组成的具有类似酶性质的一组复杂的血清蛋白系统。各成分均以不活动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只有被激活后,把酶原变成酶,才能发挥其生物活性作用,所以也叫做补体系统。补体的性质补体的性质是非特异性,不稳定,易被紫外线、机械振荡、化学药物以及加热破坏其活性。(三)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是机体防御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借以排除外来物质对机体的损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稳定,健康生存。不相宜的抗原抗体反应也会给机体带来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抗原抗体反应主要类型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溶血反应hemolysis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凝集反应的原理是抗体分子在相邻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之间搭桥,使之形成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凝集团块。直接凝集directagglutination间接凝集indirectagglutinationIgM抗体造成的直接凝集间接凝集反应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致敏阶段•第二阶段真凝集阶段IgG抗体借助抗球蛋白试剂产生的间接凝集反应试管中红细胞凝集强度的判断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的判读评分标准4+1个凝块,背景清晰,无游离红细3+2~3个凝块,背景清晰,无游离红细2+多个小凝块,背景清晰,无游离红细1+无数的小颗粒,背景混浊,有游离红细胞W+镜下较少凝集,有较多的游离红细胞阴性肉眼观察不到凝集,镜下全为游离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高度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两个反应阶段:致敏和凝集阶段影响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因素抗原抗体的比例反应温度溶液的pH值孵育时间离子强度红细胞间距离常用红细胞抗原和抗体鉴定试验生理盐水法salineagglutinationtest抗球蛋白试验antiglobulintest,Coombs蛋白水解酶试验enzyme-treatedcellagglutination低离子强度试验lowionic-strengthsolution,LISS聚凝胺试验polybrenetechnique凝胶试验geltechnique吸收放散试验absorptionelutiontest红细胞抗体检测什么情况下对输血患者做抗体检测?妊娠史输血史近期需要多次输血患者二、红细胞血型检测输血前免疫学检查内容常用的检测技术(一)、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验输血前检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供血者进行的检查,另一方面是对实际接受输血的患者(受血者)进行的检查。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在于为每一名受血者选择适合的血液成分,使其有正常的存活时间,并且不引起受血者本身红细胞临床上的明显破坏输血前检查的要求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必须不凝集或不溶血输入的血浆成份不导致受血者红细胞的明显破坏,输血前检查的主要程序受血者的病史和血样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ABO和Rh定型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标签和发血受血者病史和血样的检查、核对及处理输血申请单血标本要求受血者血样本血液标本的要求血液标本必须经鉴定和标记,并和血液申请单上内容核对、确定标本必须能代表患者的当前免疫状况防止血液标本的稀释和溶血输血前检查最好使用血清,也可以使用血浆。每次输血后标本至少保存7天。为什么输血前检查用血清比血浆更好?首先,有时血浆中可形成小的纤维蛋白凝块使认读困难。其次,一些通过补体激活才能反应的抗体,用血浆不能检出。因为血浆中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或枸橼酸盐能螯和钙并阻止补体激活。ABO和Rh血型定型ABO血型定型供血者和受血者常规ABO血型检测应包括正反定型两种试验,并相互验证。对于已知ABO血型的供血者的ABO血型确认或6个月内的婴儿的ABO定型,可以只检查红细胞解决ABO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基本方法欲解决被检者自身ABO血型问题了解被检者的年龄、诊断病症、输血史、用药史、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妊娠史等。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欲解决技术问题应洗涤红细胞3次并配盐水悬液进行重新正反定型试验并检查红细胞直抗被检者自身ABO血型问题1、血清异常2、红细胞致敏3、异常基因4、近期输血5、嵌合体血型(开米粒,chimerism)6、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7、红细胞多凝集现象8、获得性B9、血型特异性物质过高10、近期内进行大量血浆置换11、异常的血浆蛋白12、意外抗体的存在13、低丙种球蛋白血症14、药物等因素15、年龄因素16、防腐剂因素17、单克隆定型试剂与人源多克隆定型血清在判读和分析弱抗原时的差异技术问题1、不干净的试管2、血清与细胞的比例3、离心速度。4、污染的试剂和标本5、记录结果错误6、漏加试剂。7、弄错标本8、阳性溶血反应误认为阴性。Rh血型定型主要鉴定D抗原,定型时应按抗D血清试剂使用说明进行,并注意有严格的对照试验,包括抗原的阴性、阳性对照以及试剂对照试验。Rh血型鉴定可能出现假阳性的原因1、受检红细胞直抗阳性2、高蛋白试剂引起缗钱状凝集3、纤维蛋白造成的凝块4、定型试剂中存在的其它抗体5、多凝集细胞造成的假阳性6、鉴定器材和试剂血清被污染Rh血型鉴定可能出现假阴性的原因1、受检细胞悬液浓度太高,与试剂血清比例失调。2、漏加或错加定型试剂3、观察结果时摇动用力过度,摇散弱凝集。4、试剂血清保存不当引起变质5、定型血清的使用方法不当6、D变异型检测应用抗人球蛋白试验
本文标题:红细胞血型系统及其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6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