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3年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考试
2013年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争吵两千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谜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始兴的儒学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作为学术发展不可缺少的备件之一,学术流派之争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耐人寻味的是,今古文经学之争却是旷日持久,长达两千余年,其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学术论争。本文的“经”即指儒家经典部分,古老的经书内容深奥,主要靠经师的传授得以流传。由于讲授者对经书的理解各不相同,于是,便产生了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经学。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秦初,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作为官方认可的统治思想,可是,西汉流行的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而是靠幸存的经师口授相传,由习经生们记录下来,他们记录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汉通行的隶书,属当时代的“今文”,故而这类经书被称之为今文经。从表面来看,今古文经学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神学迷信相联系,特别在西汉,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他们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把经书说得神乎其神,古文学派虽然还未能完全摆脱神学迷信的羁绊,但却反对讲灾异谶纬,注重实学。汉代的今古文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尖锐。西汉时期,今文经学盛行,王莽改制失败后,东汉光武帝又废古文经倡今文经,但古文经仍在民间有相当的影响,随着今文经学研究的日渐走向繁琐,其影响也日益衰退。到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崛起发展,并压倒今文经学。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堪称大师级的古文经学家,值得一提的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他本是马融的高足,属古文经学派,但他不拘泥于师说,也兼通今文经,并善于吸收今文经学中的一些学说,从而使古文经学更加完善,也使得古文经学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在西汉时期,受政府支持,属于官学。古文经则是“在野巨儒”的私学。古文经学也要想争为官学,以期取得与今文经学相对等的地位,从而打破今文经学家垄断学术乃至政治舞台的局面,这自然为今文经学家所不容。在这里,今古文经学之争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而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的延伸。东汉以后,今古文经学之争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起时伏。东汉至唐,基本上是古文经占据优势。宋代,以怀疑而著称的“宋学”兴起,宋学一反古文经学的训诂、传注传统,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这一时期,正统的古文经学告衰。明代,经学进一步衰落。清代前期,古文经学复兴,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而达到全盛时期。嘉庆、道光年间,古文经学进入尾声,今文经学却又兴起。魏源、龚自珍及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他们吸取了汉代今文经学派主张改制的思想,极力提倡今文经学。随着清王朝的覆灭,长达两千多年的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消亡。1、下列对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今古文经学之争是始兴于汉代的一场派系斗争,它在儒学内部进行,长达两千多年,终止于清王朝的覆灭。B、今古文经学之争表面上看,主要表现为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C、今文经学把经书说的神乎其神,解经时专门喜欢讲谶纬灾异,生硬地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用神学迷信羁绊人们,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喜好。D、今古文经学之争发展到汉代,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里的延伸,这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2、下列理解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所谓“经学”,就是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儒家经典深奥,经师们在讲授时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传授,使得人们对经书的理解各有不同。B、“文”就是记载经典的文字,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靠经师口授相传,他们记载经书所用的文字,就是今文,之前的都是古文。C、今文经学在汉代属于官学,古文经学是私学,到了宋代,一反古文经学训诂、传注传统,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的“宋学”取代了正统的古文经学。D、到了清代,魏源、龚自珍及康有为等人极力主张今文经学,他们吸取了其改制的思想,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消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古文经学之争旷日持久,如果只是学术流派之争,完全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政治斗争,就值得我们对这段两千多年的历史进行反思,可见历史上的其他学术流派的争论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政治因素。B、虽然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不断完善古文经学,使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但在今古文经学之争中,两种学派也是不断相互借鉴吸收的。C、秦始皇当年大搞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才促成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诞生,所以说,是秦始皇造就了今文经学。D、今古文经学之争的进程中,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成的变化时起时伏,特别是嘉庆年间,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影响。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魏州,忠志镇恒州,怀仙镇幽州,各据数州之地。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卒。嵩子平,年十二,嵩卒,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及免丧,累授右卫将军,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滑州城西距黄河二里,每岁常为水患。平询访得古河道,接卫州黎阳县界。平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同上闻,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居镇六年,入为左金吾大将军。未几,复为郑滑节度观察使。长庆元年,幽镇叛,杜叔良统横海全军讨伐不胜,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数月,刺史王稷馈给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溃而归。仍推突将马狼兒为帅,行及青城镇,劫镇将李自劝,并其众;次至博昌镇,复劫其镇兵,共得七千余人,径逼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敌,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仍先以骑兵掩其家属辎重,贼众惶惑反顾,因大败。狼兒与其同恶十数辈脱身窜匿,余党降,稍后者斩于鞠场。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胁从者放归田里。诏加右仆射,进封魏国公,由是远近畏伏平之威略。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册赠太傅。——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委:顺从,归附B.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安:安排C.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落拓:豪放,放荡不羁D.兵甲完利,井赋均一完:坚固5.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嵩与薛平父子二人功绩的一组是()(3分)①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②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③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④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⑤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⑥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嵩原本替贼兵把守相州,贼兵败后,王师到来,薛嵩就到怀恩马前迎接叩拜,怀恩放了他,并让他做了相州刺史。B.宰相杜黄裳很器重薛平,推荐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治理得好,在当时很有名声。在淮西战事中,又屡有战功。C.薛平在滑州时,率领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开凿古河南北总长十四里,挖开旧河来分流水势,滑州百姓于是没有水患了。D.青州城兵士不敌乱军时,薛平拿出府库和家里的全部钱财招募二千精锐的士兵,迎击对方,叛贼士兵惶惑反顾,于是大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5分)(2)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①此词为作者在黔州贬所的作品,宋时是边远险阻的处所。②华颠谓白首也。③晋时刘裕北征至徐州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于戏马台,赋诗而乐。当时著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各赋诗一首。8、后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词的上片首二句读来比使用“人鲊瓮中危万死(“人鲊瓮”,长江险滩之一)”的说法来得蕴藉耐味,请对这两句加以赏析。(5分)9、全词结构呈现出一抑三扬的特点,请结合全词鉴赏。并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逍遥游》)(2)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蜀道难》)(3)当余之从师也,,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送东阳马生序》)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清兵卫与葫芦(日)志贺直哉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他爸爸很不高兴地看了眼说。一位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的客人说:“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这样的好呀。”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
本文标题:2013年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8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