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3教案《基础会计》
1《基础会计》课程课程编号:教师姓名:黄农适用专业:开课时间:2目录课程基本信息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会计的含义第三节会计主体和会计对象第四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第一节会计要素第二节会计等式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第二节账户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节记账方法概述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第五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第二节原始凭证第三节记账凭证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一节账簿的概述第二节日记账第三节分类账第四节记账要求和错账更正第七章资产清查——————————————————————————————————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第二节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第八章账户的分类——————————————————————————————————第一节、账户分类概述第二节、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第三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第十三章财务会计报告——————————————————————————————第一节会计报表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3第三节利润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概述第二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第三节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第四节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第十章会计工作的管理与组织————————————————————————————第一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第二节会计工作组织概述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成和会计方法;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方法。第一节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本质会计的本质是指会计这一客观事物内在的、比较稳定的联系。从会计的过去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上看,会计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是人们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管理的一种经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定义应包括会计主体,会计的特点、方法、目的以及会计本质的内容。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和检查,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三、会计的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计算和记录会计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内容会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第二节会计主体和会计对象一、会计主体1、定义: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是一个空间范围。2、要点:4(1)实质上是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2)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3)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等会计主体。二、会计的一般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一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三、会计的具体对象以产品制造企业为例,产品制造企业的资金运动的程序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职能的定义: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三)、会计的预测职能(四)、会计的决策职能(五)、会计的控制职能(六)、会计的分析职能二、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会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会计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哪些信息?会计如何来提供会计信息?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教学重点:会计要素会计等式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要素一、资产:(一)、概念5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二)、特征:1、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或者事项所产生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3、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三)、资产的分类(按变现期限的长短分,以1年或1个营业周期为界)1、流动资产2、长期投资3、固定资产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二、负债(一)、概念: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二)、特征:1、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当前的债务。2、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3、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三)、分类:按偿还期的长短分(1年或1个营业周期为界)1、流动负债2、长期负债三、所有者权益(一)、概念: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二)、内容:1、实收资本2、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4、未分配利润四、收入(一)、概念广义的收入和狭义的收入。(二)、分类1、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大,发生频率高。2、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小,偶尔发生。五、费用:(一)、概念:狭义的费用和广义的费用。6(二)、分类(按用途分):六、利润:(一)、概念: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表现为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二)、组成:1、营业利润2、投资净收益3、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第二节会计等式:一、会计恒等式1、权益概念2、资产和权益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等式注意的几个问题(1)、等式的顺序不能颠倒。(2)、资产和权益是总额的对应,而非逐项一一对应。4、等式的意义:反映了会计静态要素的数量关系,是复式记帐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5、经济业务发生不会打破平衡性二、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的平衡等式(一)、经济业务类型1、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一增一减3、资产和权益同增4、资产和权益同减(二)、经济业务的九种情况因此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这类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会计等式中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概括起来也不外乎上述经济业务发生对资产和权益影响的几种类型,即:1、收入发生引起资产增加,等式双方同增。2、收入发生引起负债减少,等式右方两个项目之间此增彼减。3、费用发生引起资产减少,等式左方两个项目之间此增彼减。4、费用发生引起负债增加,等式双方同减。(三)、会计等式的扩充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动态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7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帐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帐户的必要性以及帐户的基本结构。教学要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帐户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科目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名称。(二)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一)、会计科目的内容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都是由财政部统一规定的,科目表见2001年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科目表(二)、会计科目的级次1、一级科目即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会计科目,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2、二级科目即二级明细分类科目,也称子目,是指在一级科目的基础上,对一级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较为详细分类的会计科目。3、三级科目即明细科目,也称细目,是指在二级科目的德基础上,对二级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进一步详细分类的会计科目。第二节账户一、设置账户的必要性1、含义帐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2、必要性账户是用以分类记录由定量描述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数据。对于多种经济业务的定量描述,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数据,必须设置不同的账户来加以分门别类地记录。每一账户都记录一个特定类别的数据;反之,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必然集中在一个特定账户中记录帐户的设置依据一级会计科目——是设置总分类账户(总账)的依据明细会计科目——是设置明细分类账8户(明细账)的依据二、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账户的基本结构1.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表明该账户记录哪一类数据2.账户的方向——左(借),右(贷)3.账户中记录数据的汇总——(增加、减少)发生额、(期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增加发生额-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三、帐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一)、联系: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帐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二)、区别:会计科目只是帐户的名称,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帐户还具有一定结构,可以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帐户有结构,科目没有结构。四、制造企业会计科目表第四章复式记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会计学原理》的核心内容。要求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要点有:复式记账的含义、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方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教学内容:第一节记账方法概述一、基本概念(一)、记账方法: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1、单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的方法。特点:一般只记录人欠、欠人和货币资金事项。缺点:没有一套完整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体系;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2、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帐方法。(二)、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的比较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帐法的缺点,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被世界各国公认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9二、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经济业务千变万化,不外乎九种经济业类型对九类经济业务分析的结论是:(1)、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至少引起两个方面变化;(2)、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方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一)、理论依据:1、会计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二)、记账符号:“借”与“贷(三)、账户的设置和结构:1、资产类帐户和费用类帐户增加记借,减少记贷,资产类帐户的余额在借方,而费用类帐户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一定在借方。2、负债类帐户、所有者权益帐户和收入类帐户增加记贷,减少记借,负债类帐户和所有者权益帐户余额在贷方,而收入类帐户无余额。(四)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五)、试算平衡:1、发生额平衡法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2、余额平衡法全部帐户期末借方余额=全部帐户期末贷方余额三、会计分录和账户对应关系(一)、会
本文标题:2013教案《基础会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1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