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3西高学校九年级语文月考题(二)my
12013西高学校九年级语文月考题(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3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省.悟shěng分歧.qí滑稽.jī畸.型qí驿.站yìB.诓.骗kuāng恻.隐cè干涸.hé坎坷.kē应和.hèC.确凿.záo积攒.zǎn蹒跚.shān绽.放zhàn参.天cānD.荒谬.miù败兴.xìnɡ订.正dìnɡ伶.仃línɡ倾.斜qǐ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2分)A.憩息教悔遮蔽变幻莫测完壁归赵B.震摄簇拥勇跃万籁俱寂各行其是C.累赘怠慢征服悬梁刺骨走投无路D.停滞干燥犀利一筹莫展锲而不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面对国学热潮,随声附和....的固然很多,强烈反对的也不少。B.这座小村庄的数百座房屋,各个构造不同,千姿百态....。C.在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商品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价格。D.许多药物在名称上仅差一字,药效却迥然不同....。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B.能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C.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D.通过采取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使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5.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与辞赋、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②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③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④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6.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①——②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①.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2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②.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上阕:下阕:7.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2分)①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②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③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④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8、综合性学习(共8分)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①.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故乡》C.《藤野先生》D.《阿长与山海经》②拟串联词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倒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50~90字)(3分)____③.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3分)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9..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用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3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10、默写、填空。(共8分,每空0.5分)①人不寐,。《渔家傲•秋思》②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④.过尽千帆皆不是,。⑤,载不动许多愁。⑥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足蒸暑土气,。⑧今夜偏知春气暖,。⑨,人迹板桥霜。⑩酒困路长惟欲睡,。⑾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⑿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⒀《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想家而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中,运用比喻描绘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段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思考并回答11---15题.(10分)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②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③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④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⑤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11.这段主要描写了场面?(1分)12..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写出关键的体现词语:(3分)⑴语言:⑵动作:⑶外形:413.“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2分)答:14.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答:⑴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1分)⑵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1分)15.范进中举,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本应高兴,但他却疯了。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答:(二)阅读《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回答16---20问题.(9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6.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2分)答:17.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其充分的理由有哪两点?(2分)答:①②18.“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黑体词语“中国人”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19.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1分)答:520.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2分)答:(三)、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21—27题。(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臣本布衣..()(2)先帝不以臣卑鄙..()⑶深入不毛..()⑷以彰其咎.()⑸苟.全性命于乱世()⑹咨.臣以当世之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攘除奸凶2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咨诹善道会天大雨,道不通B.奉命于危难之间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C.不求闻达于诸侯吾闻二世少子也D.遂许先帝以驱驰安陵君其许寡人24.诸葛亮当时的志趣是什么?(1分)答:25.诸葛亮夙夜忧叹的原因?(1分)答:26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认为自己、其他臣子、陛下各自的职责是什么?(3分)答:(四)、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5分)注释: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2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①楚庄王欲伐.陈()②民怨上.矣()③使.人视之()④遂取.陈焉()6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29.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2分)答:三、小作文(选做一题)(5分)“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不管你是年幼,还是已成年,家中的父母都会牵挂、关心着你,你一定被父母这种伟大、深厚的爱所感动着,⑴那么你就把留在你脑海中父母关爱你的一个画面写下来(60字以内)。⑵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父母的愧疚之情(60字以内)。四、按要求完成作文。(选做一题)(45分)1.请以“你辛苦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横线处填上
本文标题:2013西高学校九年级语文月考题(二)my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3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