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5桥中李红艳“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开题报告
渭南市基础教育“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开题报告蒲城县桥山中学完成者:李红艳、许立群课题组长:李红艳成员:张振鹏、周晓芳、屈伸、许立群、孙学锋2014年4月20日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我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实效性远不如人意,多媒体课堂怎么上?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为数不少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表现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只停留在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辅助工具(课件、积件、动画)的制作和播放上,把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传授知识的简单过程,淡化甚至忽略了老师的主导地位;以视听代替想象和讲解,以屏幕代替黑板与粉笔,弱化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教学策略的设计,对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反思、重建)很少留有时空;信息技术手段取代了学生的操作,弱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的使用多媒体课堂中热热闹闹出现了教学的无效性,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凸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电灌”现象普遍存在。鉴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通过开展该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模式,引领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教研水平。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一)研究目标1、总体目标:本课题重点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探求我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新课改前提下,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之中,促成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革新,建构高效、新型的教学模式与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指导经验。2、近期目标:通过课题论证,对多媒体课堂的学情、师情进行摸底排查,探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高效课堂模式。。3、中期目标:(1)更新教师有效教学观念,培养有效教学意识,掌握促进教学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要素,倡导服务于教师的制度重建,转变低效教学的行为,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达到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4、远期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一批符合本校特点,能自觉、熟练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展开有效教学的教师,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分析学校教学现状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开展调查,摸清我校目前各学科教学与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现状。从而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目标和计划。2、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特点从教学整体上看,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信息技术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3、系统认识有效教学概念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探索新课标下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中各种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反馈的形成和运用,扭转传统教学中单一教学方法的低效运用。4、通过课堂实践,探索我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和特色,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做好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如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为师生创设制度,制造条件,营造氛围,推动教学创新研究不断深入,建立新的高效课堂模式。三、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一)课题实施过程设计(1)研究前期——找问题做准备1、课题前测找准问题课题论证是对课题进行的可行性分析,准确的论证可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做好前测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环节,实验前期我们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桥山中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现状师生调查报告》问卷的调查,从大量的调查中我们找准了真实的问题,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2、梳理问题找出原因我们从梳理中找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应用理念的问题,二是应用技能的问题,三是更多的教师苦于缺乏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方法,尤其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运用,大部分教师无固定、科学的教学模式,“电灌”现象普遍存在。鉴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通过开展该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模式。引领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教研水平。3、开展课题研究培训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研究质量的好坏。为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我校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①是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手段再先进,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画面再丰富、鲜活,也不能代替学生的想象。最终,无论是学校还是师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会“化影无形”。因此,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应该是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用的好、用的恰当、用的适时、用的高效,正是我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宗旨。②是注重课题研究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支撑,我校布置教师阅读大量相关书籍,组织集体学习。除此之外,我们校长每周在全干会都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理论上的指导,通过专家和学校领导的指导,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不仅是教学方式的研究,更深层次的是教育理论的研究、教学专业技能的研究。③是强化技能培训。本课题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教学策略为核心,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交流、课堂实践产生式教学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小组探究式学习策略、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认知学徒制等教学策略,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特色的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各学科教师应用多媒体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推动学校的高效课堂。经过这样的长期培训,相信教师不仅能用、会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还能重组、改编、制作“为我所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而且有了高效课堂的模式----小组探究式学习策略,真正实现了教学以学生为本。(2)研究中期——开展研究1.专业引领,加强备课一是领导班子专业引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在每学期的开学初都深入学科组进行教材辅导,使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了解知识体系。然后再结合典型课例进行示范引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细致的课例分析,以面对面的形式将意见反馈给上课教师本人。二是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校本研修中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中,他们首先拿出自己的单元设计,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剖析,从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整合的策略等多方面进行讲解阐释,引发同学年教师的思考,并指导学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在学校的领导班子、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这样一次次的交流与探讨,教师们能主动根据自己班的学情及自己对教材的领悟,进行二次备课,特别是对教材深浅度的挖掘能够做到准确到位。力争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2.提高能力,课堂实践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如校本教研活动,同题异构的专题研讨活动等。本着打破以往同一目标、同一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因师而异,因生而异,因班而异,殊途同归的目的,我们将相关学科教师分为两组,指定两位数学教师就同一个教学主题、同一个年级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构不同的教学过程,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课后,教者反思、同伴互评,探索出这一类型课的有效教学方法,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服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两种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多种途径,反思评议一是录像反思,发现问题。可以将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课”、说课、常态课片段等进行录像,通过教学录像勾勒出教师成长的动态轨迹,提供教师“自我分析”的素材,等于有了一面自己返照自己的“镜子”,观看自己的教学实录,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发现问题,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集体会诊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是借助网络、解决问题。网络为校本教研提供了一个打破时空界限,加速解决教学问题进程的平台。我们可以借助论坛、教师博客、专题研讨、网上沙龙等,实现了资源共享,解决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开拓了教研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4.总结规律,理论提升专业指导,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学校每学期将邀请家教科研专家到学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依靠专家的引领,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3)研究后期——资料整理课题组整理好资料上交总课题组。总课题组进行审查。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影像资料。(二)主要措施我们设计这样的研究过程,希望能更好的为课题研究服务,因此我们制订了如下研究措施。加强理论学习。为了统一课题组成员的认识,转变观念,掌握和了解有关课程整合及相关的理论。课题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专题的理论学习,并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加强自学。加强培训和交流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整合能力,主要采用下面几种方式:一是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组织和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二是积极参加各级教研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相关科研实验校组织的交流;三是校内针对性培训。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每月召开一次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的课题实施情况通气会,各研究子项和小组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调整和落实下阶段课题研究方案。加强实践研究。要求每个子课题组每月上2-4节实验课,并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评价与反馈作好记录,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实施、反馈过程中涉及的整合方法和手段进行认真的研究。作好课堂记录与观察。每节实验课均由课题组成员作好课堂实录和课堂结构性观察,便于课后总结与反思,及时对课堂结构性观察数据进行统计。作好课后分析、反思工作。每节实验课后,课题组成员结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师生反馈的相关信息与要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并形成书面资料。作好实验总结。每学期在课题组内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工作。学校提供信息化设备设施及教学资源的支持,为了支持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教学配备教学平台,学校机房、白板教室对教师和学生开放。四、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一)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课题负责人:李红艳37岁,2001年毕业于延安大学物理教育专业,中一职称,本科学历,现任桥山中学高二物理教研组长,2003年荣获蒲城县理、化、生实验技能比赛物理科一等奖,2007年、2010年、2011年蒲城县青年教师赛教分别荣获一等奖和百名课改优秀教师。2012年著作《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获省级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参加人员:(1)许力群:47岁,1994年毕业于延安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本科学历,高级教师。2009年被评为蒲城县教学能手,2010年著作《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加强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获省级教研成果一等奖,2010年论文《中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于《陕西教育学院教育学报》。(2)周晓芳:40岁,渭南师院数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高级职称。2012年论文《如何在考场有效时间内巧答数学取得高分》发表《现代教育教研杂志》。(3)张振鹏:40岁,2000年毕业于渭南师院物理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中一职称。2013年论文《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物理教师》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发表于《中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选》,2013年论文《多媒体下运动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获国家级二等奖并发表于《中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选》。(4)屈伸:37岁,2003年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生物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中二职称。2011年被评为蒲城县教学能手。2010年著作《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荣获渭南市二等奖。(5)孙学锋:45岁,渭南师院数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中一职称。2013年论文《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学》发表于《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
本文标题:2015桥中李红艳“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5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