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积累运用(12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酷肖(xiào)迁徙(xǐ)凛冽(lǐn)藏污纳垢(gòu)B、粗劣(lüè)锃亮(zèng)犀利(xī)长吁短叹(yū)C、绯红(fěi)甲胄(wèi)朔方(sù)深恶痛疾(wù)D、炽热(zhì)胆怯(qiè)禁锢(gù)正襟危坐(jīn)xūAlièfēizhòushuòchì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我们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的外交历史,有力地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的尊严。(2)信息讲述、生命科技、脑与认知科技成为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的先导与主流;终生学习与努力创造将成为人们追求的。(3)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A、保护时尚引导B、维护时尚导致C、保护潮流导致D、维护潮流引导√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B、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C、领奖台上,奥运冠军刘翔挥动双臂神采飞扬,充满着民族自豪感。D、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藤野先生B.《我的母亲》--《胡适自传》-胡适-母亲C.《再塑生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D.《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D三作家二、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7-9题。(8分)《我的母亲》(节选)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②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③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下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7、什么原因使“我”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生活?请选择正确的一项(2分)A.我确是喜欢看书。B.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C.我确是不喜欢跟顽童们“野”。D.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3分)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贬词褒用9、“我在这9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下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能不”是双重否定,表明作者对自己在童年时代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的强烈惋惜之情。B、“一点儿”表明作者童年时学到的东西不多。C、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明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D、加点词语用双重否定强调作者童年时代就很有成就。√三、古诗文阅读(10分)10对《行路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斗十千”、“直万钱”是夸张手法,极言宴度的华美,欲抑先扬。B.“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既想愤郁闷,又尽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形象。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对偶的修辞,是实写,照应诗歌“行路难”。D.“行路难”反复咏叹,语气急促,显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显示出诗人前途渺茫,心情深重。c虚阅读《醉翁亭记》完成11-15题。(13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1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1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B.佳木秀而繁阴(秀:秀美)C.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D.颓然乎其间者(颓然:这里形容醉态)13.选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A.水落而石出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C.朝而往,暮而归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D秀:茂盛,繁茂而表顺接回环√√而表转折表修饰14.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3分)A.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B.野芳发而幽香:野花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C.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上,寄托在喝酒上。15、对“太守之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沉醉于游宴之乐,陶醉于自己的文学才华。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C.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之间,而且在与民同乐。D.不在欣赏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记述游乐的过程。√开放√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9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Ⅱ卷时,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准用两种笔或两种颜色的笔答卷;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四、翻译·默写·写字·综合性学习(共20分)14.翻译(6分)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句】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秀丽的水山之间。重点词为“意”“乎”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句】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重点词为“临”“渔”临溪而渔表修饰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5.默写(5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②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龚自珍《己亥杂诗》)③诗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表现了一代诗圣的宽阔胸怀及其对民生疾苦的关心。③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16.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用楷书为拼音加汉字,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3分)尴gà繁yǎn不可míng状悠然见南山尬衍名山回路转不见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9、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6分)4月22日,是世界读书日。此时,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1)请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活动主题:活动方式:3)学校图书馆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孔子屈原冰心安徒生海明威霍金人物:介绍: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4分)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条。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2分)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分)(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答;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答:“黄金屋”指的是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答:指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2分)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
本文标题:2012年期中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99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