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专题二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复习指导】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果,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内容都是以往高考重要的入题点。从命题趋势看,以选择题为主,对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及对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有关知识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及其生产关系的变化;注意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同时,注意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对“三农”热点问题尤其要重视。联系每年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实施得当对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核心自查】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古代的耕作方式:(1)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2)商周时期:使用少量青铜,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耒耜。(3)春秋时期以后:借助铁农具和牛力成为主要耕作方式。2.小农经济:(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认识: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政权的安定;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3.土地制度:(1)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制。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2)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曾经都实行过均田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二、手工业的发展1.主要成就:冶金业、丝织业和制瓷业。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2.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4.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三、商业的发展1.概况:(1)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商代出现职业商人,政府执行“工商食官”的政策。(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经济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私商代替官商占据了主导地位。(3)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获得较大发展。2.特点:(1)历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是农业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2)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减少。(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4)城市的政治功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3.“市”的发展:(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2)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3)宋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明中叶以后,在江南丝织业部门出现。(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缓慢发展的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使资本主义萌芽缺少市场和劳动力;专制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1)表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西汉高祖和汉武帝的“抑商”措施;明清统治者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由官府垄断盐、茶经营;歧视商人;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2)评价:在封建社会早期,“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3.“海禁”政策:(1)表现:明初,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2)评价: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易错判断】1.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是一个概念。()提示: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应。2.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很富足。()提示:“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3.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春秋时期。()提示:最早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而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提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锁国”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原因。××5.“海禁”政策就是“闭关锁国”政策。()提示:“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6.租佃关系就是雇佣关系。()提示:租佃是指封建地主把土地租种给农民,农民付给地主报酬的一种经营方式,它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佣人提供劳务,雇佣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出现于明朝中后期。××7.明清时期是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提示: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专题整合】热点考向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典题训练1】(2012·广东文综)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解析】选D。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关键信息:商代、牛耕。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比较而言,D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项容易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驯养牛。【典题训练2】(2011·海南单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答案:(1)变化: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3)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形式是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经济,形成了广大的农区,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为补充。(4)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5)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较早形成南稻北粟的经济格局。(6)我国古代各地区和各民族农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即时点评】在2012年的高考中,安徽、广东、四川、浙江、新课标全国等高考试卷均考查了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而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热点考向二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方面分析宋代的阶段特征【典题训练3】(2012·安徽文综)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解析】选A。本题考查北宋商业的突破,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题的突破口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通晓”“终日”等。具体见下面的思维导图【深化拓展】宋代的阶段特征1.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2.经济:(1)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宋夏、宋金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3)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3.对外关系:(1)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广州、明州和泉州是对外贸易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2)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也使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4.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宋代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两宋时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即时点评】宋朝“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商业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几年高考比较重视对北宋商业繁荣的考查,考查点主要放在北宋商业繁荣的影响上,要求学生认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中外关联】热点考向三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典题训练4】(2011·四川文综)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0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