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3年学术型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类别:308工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080524生物材料学080525矿物材料学080502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工程080520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0805Z2粉末冶金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Z5计算材料科学与虚拟工程080521材料计算科学与虚拟工程080522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Z1复合材料0805Z3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23材料摩擦学0805Z4新能源及电子信息纳米材料执行开始--终止年级:2013--2015制订二级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研究院、轻合金研究院一、学科概况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它以数学、力学以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是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工程学。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研究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对物质结构、物性和材料本质的研究和了解,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科学等的发展推动了对材料的成分、制备、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有是材料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各类材料具有相似的学科基础、学科内涵、研究方法与研究设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在微观上需要对具体材料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在宏观上需要对各类材料进行全面了解和研究,在此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丰富,充实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推动和促进了众多工程学科的进步。中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有色金属与粉末冶金领域以及军工新材料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1954年开始办学,1982年首批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1992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首批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被教育部评定为一级重点学科,本一级学科所覆盖的3个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均为国家重点学科。依托本学科建立了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学科基地面积达400余亩,总资产达3亿余元,一次可容纳400余名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这些雄厚的硬件建设为本学科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平台。本学科集结了国内最强的有色金属和粉末冶金科学研究队伍。粉末冶金学家黄培云院士,料科学家左铁镛院士,材料科学家黄伯云院士,压力加工专家曾苏民院士,物理冶金学家与相图专家金展鹏院士是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和培养下,一批颇有学术成就的中青年专家,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等,已经在各自的研究方向脱颖而出。本学科拥有一支50余人的博士生导师队伍,其中留学归国人员占50%,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获得者占80%,师资知识结构包括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材料加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等。本学科累计完成了500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8项,国家级教学奖2项,省部级奖和其它奖励260余项。其中,《乙种分离膜制造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高性能飞机用粉末冶金刹车材料的制造技术》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这些成果为中国的两弹一星、战略导弹、新型战机、核潜艇等重大的国防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多次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黄培云院士为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创始人,建立了粉末冶金压制与烧结理论,发展了粉末冶金材料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黄伯云院士主持的国家计委重大项目碳/碳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掌握碳/碳复合材料刹车副制造技术的国家;金展鹏院士长期从事相图计算与相变动力学研究,发展了合金相的热力学模型,他提出的高效研究相图的扩散偶微区成分分析方法被国际材料学界誉为“金氏方法”,其主要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本学科重视以科学研究带动创新教育。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大量“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高新工程、军工预研、军工配套等国家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近年来,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本学科点又自主设置了近年来,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本学科点又自主设置了复合材料、粉末冶金、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新能源与器件、计算材料科学与虚拟工程5个二级硕士点学科。二、培养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科学道德和合作精神,品行优秀,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代码名称研究方向英文名称1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者20805Z2粉末冶金30805Z5计算材料科学与虚拟工程4080502材料学5080503材料加工工程60805Z1复合材料70805Z3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80805Z4纳米新能源及电子信息材料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为3—5年,实行弹性学制。综合素质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硕士生课程学习时间应在40周以上,要求:学术学位硕士修满的总学分在33学分以上,学位学分20学分以上;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不超过17学分(不包括培养环节的学分)。跨学科和同等学历考取的硕士生必须补修所考取学科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2门以上,补修课程计算学分,但不在硕士生应修满的规定学分之内.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分要求课程类别学分要求专业学位课分组学分要求分组说明公共学位课6必修一组3必修专业学位课14必修二组5必修5学分选修课6必修三组6必修6学分培养环节6必修四组补修课4必修五组总学分32学分说明1、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必修课均在"必修一组"选3学分,在"必修二组"按需求选5学分以上,在"必修三组"按需求选6学分以上。2、同等学历或外专业、外校考入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必须补修本科生专业基础课2~3门。补修课计算学分,但不在规定学分之内。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号与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说明01公共学位课0302111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秋季01公共学位课050211101硕士生综合英语1283秋季春季01公共学位课010111101自然辩证法概论322秋季春季11必选一组070111107数值分析483秋季12必选二组080511213材料结构分析483秋季12必选二组080511214物理冶金644春季12必选二组080511215力学冶金322秋季12必选二组080511203固体物理402.50秋季粉冶院选12必选二组080511419力学冶金322春季粉末冶金院研究生选13必选三组080511300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1/2)40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301实用电子显微分析(1/2)402春季13必选三组080511200固态相变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403现代晶体学基础与应用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445结构化学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446材料制备化学241.50春季13必选三组080511204材料热力学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205薄膜材料学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302粉末冶金基础与新技术322春季13必选三组080511303材料形变与断裂的力学基础322春季13必选三组080511304新型材料设计及其热力学与动力学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305合金设计学322春季13必选三组080511206现代塑性变形物理学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207材料特种制备原理与技术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208材料加工过程模拟与仿真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210材料高温塑性变形理论与应用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308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物理理论322春季13必选三组080511216固体物理322秋季13必选三组080511335金属特种加工理论与技术322春季13必选三组080511217有色金属塑性加工理论与技术322秋季40选修课080511307凝固技术322秋季40选修课080511315材料加工新技术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317金属半固态成形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209材料科学与工程方法论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406纳米材料及其应用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402功能材料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404晶体缺陷与强度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405材料断口分析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407电工及电子信息材料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408复合材料界面及应用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409高分子化学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410材料电化学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413计算材料学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448能源材料241.50春季40选修课070111104最优化方法322春季40选修课080511306信息功能材料及应用基础322春季40选修课080511309材料制备新技术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310材料腐蚀与防护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311无机非金属科学基础322春季40选修课080511333特种陶瓷322秋季40选修课080511415电子封装材料与工艺322秋季40选修课080511416玻璃非晶态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417先进复合材料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418高性能钢铁材料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420生物材料学322春季40选修课080511421炭/炭复合材料基础与应用322春季40选修课080511422粉体增塑成形基础与技术322春季40选修课080511424粉末冶金功能材料322春季40选修课080511425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应用322春季40选修课080511443功能高分子材料322春季40选修课080511444粉体科学导论322秋季40选修课080511454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应用322秋季40选修课080511312轻金属材料制备与组织性能调控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313材料加工过程物理模拟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314材料动态行为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316模具CAD/CAM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318材料表面改性与涂层技术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319材料强韧化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320材料的损伤与断裂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321液态金属加工学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322材料加工过程虚拟制造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323有色金属熔铸与传热241.50春季40选修课080511324应力波理论与应用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325材料微织构的表征与测试技术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326钢铁材料制备新技术与理论241.50秋季40选修课080511336织构定量分析及应用
本文标题:2013年学术型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1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