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课件第1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纲扫描考纲解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纲扫描考纲解读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1.背景: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2.路线和任务:1953年提出和制定。(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为“一化三改”。(2)“一五计划”(1953—1957年)①基本任务: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________,并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有步骤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成就:鞍山钢铁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③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重工业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形式:农业、手工业——_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________。(3)实质:变各种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二、(2)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4)社会主义制度三、探索和失误(1956—1966年)1.中共八大(1)主要内容①国情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______转变为先进的________。(2)意义: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三、1.(1)农业国工业国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大跃进”的特点:大办工业、大办农业、________、浮夸风等。(2)人民公社化: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3)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年到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高指标3.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年)(1)内容: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________、充实、________”的方针。(2)结果: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四、“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年)1966—1976年“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中“______”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3.(1)巩固提高四、左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一、时间:1978年底。二、内容1.重新确立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作出________的伟大决策。三、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我国实行________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1.实事求是3.改革开放三、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2)特点:包产到户。(3)安徽、______率先进行。(4)性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5)意义: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2.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__________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川现代化建设二、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__________,把企业搞活。2.内容(1)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间接管理,宏观调控。(2)所有制改革:实行_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意义: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二、1.增强企业活力2.(2)公有制(3)按劳分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创办经济特区1.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方。特区的“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3.建立:1980年建立______、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深圳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开发和开放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四、对外开放的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过程1.1992年,邓小平“__________”,提出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3.1997年,中共________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4.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意义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对我国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2010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新中国建立初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组织农民加入合作社B.公私合营C.将土地分配给农民D.组建人民公社解析: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故选A。答案:A(2010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原因是()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D.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B(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解析:B项在1991年,C、D两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A项在2001年,故本题选A。答案:A(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解析: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1.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D.有步骤地促进三大改造解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不发展其他行业,还强调了处理好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答案:C2.下列对1956年中国社会重大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它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答案:A3.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四大D.十五大解析: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A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B.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C.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D.促使农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解析:通过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答案:A5.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解析: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一、单项选择题Ⅰ1.(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4年宪法的通过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答案:C2.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关系解析:本题关键是把握“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是“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D二、单项选择题Ⅱ11.(2010年浙江会考)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析:从材料中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B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值95.8%4.2%12.(2010年浙江会考)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答案:A三、双项选择题17.(2010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毛泽东在谈到“一五”计划时指出:“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毛泽东认为当时()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小仁政”B.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人民生活没有影响C.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着想D.人民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国家工业化战略解析:从“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可以知道发展重工业是为了人民长远利益着想;由“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可知人民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答案:CD18.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A.提出“拨乱反正”B.决定实行改革开放C.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D.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解析:两次会议都正确认识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而AB仅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答案:CD祝您
本文标题: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课件第1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2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