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版毛概第五章第一节PPT.
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述了1958年10月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11月7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摘。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这件事足可见当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后果。案例1:跑马乡的故事讨论:1.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唐的事情?2.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是什么?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民族构成及传统历史特点地理状况人口因素自然资源国际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阶级状况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什么是国情?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本章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二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123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低级阶段)1.马克思理解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高级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2.列宁理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列宁:以俄国国情为基础的分析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是,列宁当时主要回答了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未能作出进一步的阐述。3.斯大林理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9年-1953年),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在任期间,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树立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实施大清洗,并对车臣等少数族裔进行压迫流放,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苏联领土也有了很大的扩张。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去世。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斯大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别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宁),仅次于亚历山大和斯托雷平。斯大林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宣布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他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重建,1952年又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种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我国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深入分析具体国情,忽视了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思想,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重大失误,并极大影响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赫鲁晓夫(1894-1971)4、赫鲁晓夫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赫鲁晓夫(1894年-1971年)苏联重要领导人,曾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他主谋清除了贝利亚集团。1953年9月3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于1956年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发表了“秘密报告”,对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任期内,他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文艺领域获得解冻。同时他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得到改善。1961年在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1964年10月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错误”,解除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次日又解除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1971年9月11日病逝于莫斯科。1959年:赫鲁晓夫宣布苏联“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宣称“这一代苏联人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标准是“土豆+牛肉”。1961年在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鼓吹“全民国家”、“全民党”,提出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宣布苏联“二十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勃列日涅夫(1906-1982)5、勃列日涅夫:“发达的社会主义”理论勃列日涅夫(1906年-1982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1964年10月,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和克格勃负责人谢列平密谋把赫鲁晓夫赶下台。赫鲁晓夫下台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为争夺大位陷入僵持,为避免两败俱伤,于10月14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推举勃列日涅夫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他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勃夫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6岁。在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问题上,勃列日涅夫收起了赫鲁晓夫“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代之以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1967年11月,他首次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即“各尽所能,按劳付酬的原则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标准是“鸡肉+牛奶”。1977年,他进一步阐述说,“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是从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道路上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这个社会的宗旨是“依靠强大的先进工业,依靠大规模的高度机械化农业,把越来越充分地满足公民多方面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直接的主要目标。”安德罗波夫(1914-1984)契尔年科(1911-1985)6、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发达的社会主义起点论。安德罗波夫(1914年6月-1984年2月)苏联政治家,长期担任苏联党、政领导职务,曾任克格勃首脑,于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作为苏联安全工作领导人升任为苏共党的最高领导人,这在苏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任职后推行改革,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而病逝,终年69岁。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主张“改善苏中关系”、“恢复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有评论认为他的改革思路跟中国的邓小平相当类似,如果他的身体状况更好一些,苏联可能走上与中国相似的改革道路,但由于健康原因安德罗波夫没有能继续下去。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苏联最高领导都遭人诟病,安德罗波夫是唯一的例外。契尔年科(1911年9月—1985年3月),苏联政治家,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工人运动的出色组织者。安德罗波夫总书记逝世后,于1984年2月13日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苏联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1984年4月11日,在第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就任总书记后已经体弱多病,此后不久健康更加恶化,无法正常履行职务,任总书记13个月后即去世,他在短短任期内几乎无所建树。去世后由戈尔巴乔夫接任总书记职务。关于苏联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他们提出了“发达的社会主义起点论”,认为苏联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不仅强调这个结论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强调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把完善发达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基本方针,具体地说,就是使生产力发生深刻质变并相应地改善生产关系,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纪律和社会纪律、进一步发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戈尔巴乔夫(1931——)1985年3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在1986年10月全苏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教研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了“发展中社会主义”提法。7、戈尔巴乔夫的发展中社会主义论戈尔巴乔夫,1931年生。政治家,国务活动家。末代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1985—1991),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苏联总统(1990—1991)。苏联改革和“公开性”的创始人,终结政治垄断体制者。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劳动红旗勋章、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85年3月11日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提出“加速战略”以及“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等口号,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为结束“冷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于199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88年6月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方案。1988年10月1日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9年5月25日,在首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在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的“公开性”方针促使1990年通过了废除书刊检查制度的法律,并开展了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规模平反的运动。1991年8月22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继续致力于缔结联盟条约的工作,但12月8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白俄罗斯代表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声明,并宣布了苏联的解体。苏联国家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中、后期,苏联社会思想获得空前解放,苏联人民抛弃了苏共,苏共丧失执政的基础,最终被迫自行瓦解,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戈尔巴乔夫以“有计划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取代了建设“发达社会主义”、“成熟社会主义”的等提法。这种改变表明了他对过去那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的否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的关系上,戈尔巴乔夫对那种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会“自动相适应”的传统理论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这种理论已被实践证明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非对抗性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应当经常加以调整和完善,无疑这一理论为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斯大林:社会主义——短暂阶段,向共产主义过渡。•赫鲁晓夫:“共产主义建成论”。•勃列日涅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戈尔巴乔夫:“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论”。苏联探索过程概括:不发达阶段比较发达阶段发展阶段的划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研究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首次论述十三大系统阐述十
本文标题:2013版毛概第五章第一节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3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