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3级《翻译理论与实践》考核方案
1《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方案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考核对象:2013级英语专业英语师范本科学生(1-5班)出题人:冉诗洋考核形式:课程论文《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专业英语师范方向本科学生的专业必须课,主要培养学生对翻译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提升翻译的基本能力。由于当前学生对翻译实践的练习较少,翻译基本能力还非常不足,如果用试卷考试,无法达到考察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另外学生对翻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面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再者,下学期主要实行笔译教学,考核方式一般是考查翻译实践能力,所以不必要在本学期也考查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方式,也考察不出深度。基于《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特点和提升本科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初步训练本科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本次考核方式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考试内容:根据参考教材《翻译概论》,结合图书馆和网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有关翻译的学术论文。考核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关翻译方面的材料,对材料进行梳理总结,撰写一篇正文为3000-5000汉字的学术论文(纸质打印稿)。评价方式:本次论文评价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论文条理性和逻辑性、论证充分性、格式的规范性和参考文献的全面性及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分项给分,具体分值和要求如下:I.各项分值分布情况项目总分值选题新颖性20文献综述丰富10论文条理性和逻辑性202论证充分性30格式规范性10参考文献的全面性及准确性10II.各项评分参考标准1.选题新颖程度,即创新性项目分值创新性非常强20创新性较强16-19创新性一般10-15创新性较差5-9创新性非常差0-42.文献综述丰富程度项目分值文献综述全面清楚10文献综述较清楚7-9文献综述基本清楚4-6文献综述不够清楚1-3没有文献综述03.论文条理性和逻辑性项目分值逻辑性非常强20逻辑性较强14-19逻辑性一般7-13逻辑性较差1-6毫无逻辑性04.论证充分性项目分值论证非常充分303论证比较充分18-29论证充分性一般10-17论证非常不充分1-9论点与论据完全没关系05.格式规范性项目分值格式非常规范10格式比较规范7-9格式基本规范4-6格式非常不规范1-3格式完全错误06.参考文献的全面性及准确性项目分值参考文献非常全面、准确10参考文献较全面、准确7-9参考文献全面、准确4-6参考文献不全面、不准确0-34论文格式标准:直接参照该标准字体和格式,用格式刷刷。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的文学翻译批评——以《红楼梦》的英译为例姓名摘要:随着描述翻译研究方法的兴起,文学翻译批评也顺应描述翻译研究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出现了描述翻译批评模式。在该模式下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时,考虑到中西译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语境,需要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分析中西语言差异、中西价值观差异、中西思维差异和中西宗教文化差异等对中西译者在处理汉英翻译时的影响,并结合《红楼梦》的英译为个案进行分析,发现来自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的译者,在处理汉英翻译特别是《红楼梦》的英译时,受到了各自不同的母语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描述翻译批评模式下,在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时需要考虑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而不能脱离文化差异去进行评价。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视域;文学翻译批评;描述翻译批评模式;《红楼梦》引言文学翻译批评与文学翻译活动具有紧密的关系,在文学繁荣的同时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翻译研究的兴起,相关研究文献越来越多。以“翻译批评”作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2014年3月25日),发现有1820篇文献讨论该问题,但是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进行文学翻译批评,目前还没有发现相关文献。文学翻译批评,包含对译文的好坏、译文的产生过程、原文与译文对比、译文产生的背景原因分析等方面。在当今描述翻译研究模式下,翻译批评需要基于翻译伦理进行描述翻译批评研究(冉诗洋2010:110-114)。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的文学翻译批评,探索中西文化差异下的文学翻译,属于描述翻译批评研究。本研究结合《红楼梦》英译个案探索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对于5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中西文化差异视角随着描述翻译研究模式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兴起,翻译研究逐渐由规定性向描述性转向,即客观描述翻译译本和翻译过程。在翻译批评领域,也随之出现了描述翻译批评模式,即对翻译不作价值判断,而只是客观对比分析其译文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这一语境下,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就顺应了描述翻译批评模式下的中英翻译批评。所谓中西文化差异视角,就是在翻译批评时,承认中西文化差异,并根据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译本进行描述性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包括中西语言差异、中西价值观差异、中西思维差异和中西宗教文化差异等,而这些差异对中英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描述翻译批评模式下,根据中西语言差异、中西价值观差异、中西思维差异和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对有中西译者参与翻译的《红楼梦》,具有重要意义。2.中西语言差异影响下的《红楼梦》英译批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包括语言,语言体现了文化。因此,中西文化差异中包含了中西语言和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语言对处于该语言环境中的人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其语言表达和语言使用方式。西方人说话做事直接了当,所以英语表达直接明白,相比之下,中国人习惯了委婉和含蓄,所以汉语表达就比较委婉含蓄;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汉语叙事顺序有差异;英汉语被动句式的使用等方面的语言习惯也有差异。语言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基于该差异语言的不同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也会导致译文差异。语言表达的含蓄与直白,会影响到译文的差异。承认中西语言的这一差异,从中西语言差异角度对文学翻译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历史地阐释翻译过程和翻译行为。由于汉语为其母语,杨宪益的《红楼梦》译本受到汉语语言的影响较大,而霍克斯的母语是英语,其译本则主要受英语语言的影响。在包含大量中国文化表达的《红楼梦》中,“花柳”是对“妓院”等地方的一种含蓄说法,杨译本中将其译为“aplacewhereflowersandwillowsflourish”(花和柳树茂盛生长的地方),而霍译本译为“luxuriouslocality”(奢侈/放纵的地方)。杨译本考虑到中国文化中的含蓄,将汉语中的含蓄表达“含蓄”表达出来,而霍6译本则直截了当地把实质表现了出来,都受到了各自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见例1)。例1杨译①原文然后好携你到那隆盛昌明之邦,诗礼簪缕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译文Thenwecantakeyoutosomecivilizedandprosperousrealm,toaculturedfamilyofofficialstatus,aplacewhereflowersandwillowsflourish,thehomeofpleasureandluxurywhereyoucansettledownincomfort.霍译原文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译文AfterthatIshalltakeyoutoacertain§brilliant§successful§poetical§cultivated§aristocratic§elegant§delectable§luxurious§opulent§localityonalittletrip.中西译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还受到英汉形合差异的影响。形合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靠连接词或语言形式来实现,而意合则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靠语义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汉语是形合语言,语句间通过逻辑关系实现连接,在杨译本中,“ZhenShiyininaDreamSeestheJadeofSpiritualUnderstanding”和“JiaYucuninHisObscurityIsCharmedbyaMaid”对应于汉语的形合结构,而霍译本将两个句子用“and”进行连接,符合中英形合语言和意合语言表达的差异习惯(见例2)。据统计,霍译本的所有回目都有“and”连接,而杨译本则全部是用汉语式的章回目录格式译出。从形合意合差异角度看,杨译本受到汉语意合的影响,霍译本则遵从英语的形合特征,因此在进行翻译批评时,需要考虑到中英意合形合差异产生的译文差异。例2杨译原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译文ZhenShiyininaDreamSeestheJadeofSpiritualUnderstandingJiaYucuninHisObscurityIsCharmedbyaMaid①本文中杨宪益夫妇所译《红楼梦》为杨译本,霍克斯所译80回为霍译本,而两者的原本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引用时,相应的原文都列出以便对比分析。此表中部分数据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在此表示感谢。另外,此表中霍译本中的“§”表示原文此处有“回车键”,即brilliant,successful,poetical,cultivated,aristocratic,elegant,delectable,luxurious,opulent均为竖行排列。7霍译原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译文ZhenShi-yinmakestheStone’sacquaintanceinadream§AndJiaYu-cunfindsthatpovertyisnotincompatiblewithromanticfeelings另一方面,汉语通常依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具有明显的先后顺序,而英语句子可以通过从句、修饰语、时态等手段来处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其主要信息一般在句子的主干部分呈现处理,对语序的强调与汉语不一致。在例3中,杨译本基本上按原文叙述,即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对该句进行了英译,并且根据原文使用“袭人”做主语,使用and连接了两个动词,利用as连接了一个从句,从而使一个汉语句子变成了两个英语句子。霍译本使用一个句子,as从句用“袭人”做主语,而整个句子采用“herhand”(袭人的手)做主语,将袭人摸到“冰冷粘湿”作为句子的主句,利用现在分词短语、从句等将汉语句子重新组合成一个英语句子。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叙述方式,杨译本更接近汉语的叙事方式,而霍译本更接近英语的叙事方式。所以,涉及到两个译本的译者风格、叙事方式、句长等方面的研究,都需基于中英语言上的叙述差异这一前提,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杨译本更强调译作对原作的忠实,更强调译作的文学性,以及表达方式更加丰富、生动等。例3杨译原文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唬的忙退出手来,问道是怎么了。译文AsXirenreachedouttofastenhistrousersforhim,shetouchedhisthighandfounditcoldandsticky.Shedrewbackinalarmandaskedwhatwasthematter.霍译原文袭人过来给他系裤带时,刚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冷粘湿的一片,吓的忙褪回手来,问:“是怎么了?”译文Asshewasdoinguphistrousers,herhand,chancingtostrayoverhisthigh,cameintocontactwithsome-thingcoldandstickywhichcausedhertodrawitbackinalarmandaskhimifhewasallright.中英语言差异的另外一方面是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汉语强调施事主体,多用主动语态。根据McEnery&Xiao(胡显耀,曾佳2010:74)的研究,从8有标记被动式的使用频率来看,英语的形式被动远比汉语更频繁:每十万词中be动词引导的被动式为995次,get被动式31次,总频率
本文标题:2013级《翻译理论与实践》考核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3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