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与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度D.中央集权制2.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之“体”,始终存在着监察、谏议和封驳制度,并通过“微服私访”、“采诗观风”、公开巡视,设置“谏鼓谤木”等机制进行民间政治信息的收集,这些制度和机制A.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B.避免了专制主义的危害和弊端C.杜绝了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D.有效保证了官僚机构的廉洁和效率3.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B.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C.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D.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正式建立4.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A.废除债务奴隶制B.组成“四百人会议“C.发放公职津贴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5.“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颁布了A.自然法B.习惯法C.公民法D.万民法6.“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文艺复兴D.1832年议会改革7.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8.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9.“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2-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0.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11.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12.“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3.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A.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B.中国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中国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中国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14.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A.巴黎公社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俄国十月革命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5.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B.推动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16.侯家驹先生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17.宋朝法律有明文规定,严禁屠宰耕牛。北宋初年《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3-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到了南宋刑罚更重,“诸故杀官私牛,徒三年”。上述法律规定本质反映出宋朝A.官方严厉强化法律意识B.农用动力未有实质变化C.屠宰耕牛现象蔚然成风D.农耕经济显现解体迹象18.《古今图书集成·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这段材料表明A.雇佣劳动促使劳动力市场出现B.明代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江南近代纺织业发展迅速D.人民受封建剥削十分严重19.马克思在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20.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21.《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斥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C.让中国人放弃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抵制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22.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由此可以看出A.根本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B.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C.恢复发展自然经济D.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23.“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认为,苏联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机制,而是运用行政力量以“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中“抽取”剩余投入工业的结果。这一模式A.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B.吸取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经验C.推动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D.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24.“二战”后,股份公司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主要形式,美国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这一现象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日本出现了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现象,称为“法人资本主义”。这些变化A.事实上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B.形成了国家、民众、企业互制关系C.扩大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力D.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4-25.“各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材料描述的是A.上海合作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亚太经合组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9分,28题15分,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元]《木棉歌》材料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四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6分)(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6分)27.(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5-材料二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后,他给俄罗斯留下了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材料三“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4分)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4分)(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4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出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
本文标题: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4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