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研究生中特期末考试试卷
一、1:国有企业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哪些重要的作用答:国有企业的设立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开始,这一经济成份的存在是决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将导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趋势,使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走向繁荣、和谐与进步。尽管在以往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的曲折,至今仍处于艰难徘徊之中,但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是不可改变的。国有企业在根本上不同于私有制企业,国有企业的经营宗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为本,因此,国有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使得人人获得劳动权力在这一所有制经济的内部能够最大限度地理性实现。国有企业更是一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建设大军,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就是由国有企业奠定的,而且改革开放之后,国有企业在中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3如何理解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一)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群众在享有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及其他社会事务的权利,依法享有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完善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要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社会基层有关领域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一致的。(二)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群众享有当家作主权利的内在要求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通过群众性的自治组织,改变政府包办群众性事务的传统做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原有的“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和城市“单位制”社会结构被逐渐打破和废除,适应计划体制的基层政权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繁杂的、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事务管理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在农村,有些地区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尝试建立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逐步演变成了村民委员会;在城市,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许多社会服务性功能,加速向城市居民生活的社区转移,由此产生并发展出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层政权的基础,农村村民委员会制度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又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映。政治制度是政治实体在政治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各类规则(行为准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一、4:试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一)文化和文化建设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舆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思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3.文化建设是指:围绕一定目标任务并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活动。(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主要内容)1.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2.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3.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思想4.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5.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6.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应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应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文化制度: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社会文化生活,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的总和。文化体制:它是文化制度在文化发展各领域的具体表现,一般包括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工作规则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加强文化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载体手段、传播流通、评价激励、规划管理、人员机构等方面的制度和体制。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一切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生命所在。(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1.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2.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任何国家统治阶级的思想都是国家的指导思想4.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化发展的多样化三、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一)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文化软实力的含义: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2.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内在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二)推进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1.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3.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4.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十六大以来,通过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和文化环境。2.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1)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2)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3)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不断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选择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决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4个不完全适应集中表现为(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1.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2.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4.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概念是“软实力”的子概念。“软实力”(SoftPower)概念最早由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国际舞台上,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是可以强迫他人被迫改变其立场的硬实力,硬实力依赖于特定的动机。与此相对,软实力依赖于诸如价值和制度这类文化因素。奈指出,软实力是一种行使权力的“间接方式”,“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它想要的结果:其它的国家追随它,欣赏它的价值,模仿它的榜样,热衷于它的繁荣与开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际政治中设置吸引其他国家的议程,其重要性并不亚于通过军事或经济力量来迫使别个改变,这样让别人想你之所想的力量,我称之为软实力,这种力量吸引人,而不是压迫人。”首先,软实力是一种文化力。其次,软实力是通过价值观和制度而得到呈现的。其三,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是一种剥夺力量、压迫力量,是一种强权征服与被动服从力量;而软实力却是一种主动吸引力量、吸纳力量,一种效仿力量和一种崇拜的榜样力量。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强求人“你必须只能如此”,软实力则主动要求“我渴望能够如此”。奈认为软实力就是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四个不完全适应我国文化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一、5:简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目标、途径与意义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形成:相结合的产物性质:两个先锋队地位:领导核心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巩固起来的。讨论: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第一,政治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律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3.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第二,思想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动员、组织和鼓舞人民自觉地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3.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第三,组织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1.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点第一,关于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思想。第二,关于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的思想。第三,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思想。第四,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第五,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第六,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2.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意义(1)中国共产党
本文标题:2012研究生中特期末考试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6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