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4北京西城高三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5月二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2014.5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会影响磷脂和膜蛋白分子运动B.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C.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即为主动运输D.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与细胞膜上特异的蛋白分子有关答案:C解析过程: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温度会影响磷脂和膜蛋白分子运动;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为主动运输,还有可能为协助扩散;T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抗原。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通过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度B.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并不适合该酶的长期保存C.酶在一定pH范围内才起作用且受pH变化的影响D.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化学反应答案:A解析过程: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度,不能提供能量;酶在低温下活性较低,适于保存;PH过高过低,都可使酶失活,故酶在一定pH范围内才起作用且受pH变化的影响;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化学反应,正确。3.B基因在人肝脏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是含100个氨基酸的B-100蛋白,而在小肠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是由前48个氨基酸构成的B-48蛋白。研究发现,小肠细胞中B基因转录出的mRNA靠近中间位置某一CAA密码子上的C被编辑成了U。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小肠细胞中编辑后的mRNA第49位密码子是终止密码UAAB.B-100蛋白前48个氨基酸序列与B-48蛋白相同C.B-100蛋白和B-48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同D.肝脏和小肠细胞中的B基因结构有差异答案:D解析过程:由题意,小肠细胞中B基因转录出的mRNA靠近中间位置某一CAA密码子上的C被编辑成了U,导致形成B-48蛋白,第49位密码子是终止密码UAA;B-100蛋白前48个氨基酸序列与B-48蛋白相同,正确;B-100蛋白和B-48蛋白由于氨基酸数量不同,空间结构也不同,正确;说明不同的体细胞都来源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DNA都相同,故肝脏和小肠细胞中都含有B基因,.肝脏和小肠细胞中的B基因结构相同。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地区种植的杨树林构成了一个种群B.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不发生显著变化C.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D.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过程:杨树林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会有优势种的变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抗外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不断被消耗,不可循环。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取洋葱的外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需用碘液染色B.用黑藻叶片观察细胞质流动时,以叶绿体的运动为参照C.以樱桃为原料酿制酒和醋时,应先供氧进行果醋的发酵D.在外植体脱分化时,应通入足量的CO2以满足光合需要答案:B解析过程:洋葱的外表皮细胞内有紫色大液泡,不需染色,可直接观察;观察细胞质流动,可选择黑藻叶片或菠菜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以叶绿体作为参照;以樱桃为原料酿制酒和醋时,应先密封进行果酒的发酵,再通入氧气,进行果醋的发酵;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时,要进行避光培养,故脱分化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9.(16分)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加倍的CO2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分组及实验处理株高(cm)叶绿素含量(mgg-1)光合速率(μmolm-2s-1)15天30天45天15天30天45天A对照(自然条件)21.535.254.51.652.02.08.86BUV照射21.131.648.31.51.81.86.52CCO2浓度倍增21.938.361.21.752.42.4514.28DUV照射和CO2浓度倍增21.535.955.71.551.952.259.02(1)光合作用中,CO2在中与C5(RuBP)结合,形成的C3被还原成三碳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2)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加快了碳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说明CO2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由表可知,CO2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的含量。若检测结果是,则支持假设。···答案:29.(16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叶绿体基质NADPH化学能(2)CO2浓度倍增叶绿素无显著差异降低(抵消)(3)生长素(1分)C组生长素含量高于A组(1分)解析过程:(1)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与C5结合,形成的C3被还原剂NADPH([H])还原成三碳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2)据表可知,C组的处理为CO2浓度倍增,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是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CO2浓度倍增,加快了碳反应速率,另一个可能原因就是在表格可以看出,色素含量增加,光反应速率加快。观察A组和D组,光合速率相差不大,说明CO2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降低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若CO2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是因为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则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生长素的含量,若生长素含量C组高于A组,则假说成立。30.(18分)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中的(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解释。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变异。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点样处扩散距离色素含量甲点样处扩散距离色素含量乙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能,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③提取的DNA,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若,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属于,不属于)变异。答案:30.(18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乙醇(丙酮)(1分)乙(1分)(2)①1和2染色体结构②隐性不能黄绿色植株开花前死亡(无隐性纯合的成熟个体)③黄绿色植株能扩增出M基因片段(3)属于解析过程:(1)色素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故可用无水乙醇或者丙酮进行提取。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甲图各色素含量正常,乙图叶绿素含量减少,故乙图所示符合题意。(2)①由题意知,子一代中叶片绿色:黄绿色=3:1,推测假说一符合题意。染色体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为染色体片段丢失,则也会出现子一代中叶片绿色:黄绿色=3:1的比例。②若发生基因突变,根据题意,子一代中叶片绿色:黄绿色=3:1,黄绿色的突变植株应为隐性突变,由题意知,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故不能得到隐性纯合的成熟个体,所以不能进行测交实验。③假设2的内容为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故黄绿色植株不应含有M基因,若要证明假说二不成立,就要提取黄绿色植株的DNA,用PCR技术进行扩增,若能扩增出M基因片段,则假说二不成立。(3)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土壤中缺乏镁元素,造成叶绿素含量减少,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属于因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31.(16分)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分析回答:(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形式传导。当兴奋传至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加重,减轻)疼痛。(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大量饮水,激素Y分泌减少。激素X和激素Y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下图是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激素X的分泌与下丘脑(A,B)处细胞有关,激素Y的分泌与下丘脑(A,B)处细胞有关。以上过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调节的结果。答案:31.(16分,每空2分)(1)香草酸受体局部电流大脑皮层加重(2)散热BA神经和体液解析过程:(1)考查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由题意知,辣椒素敏感的受体为香草酸受体,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所有的感觉都来自大脑皮层,所以当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会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加重疼痛。(2)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是机体的散热途径,在体温调节中,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可见激素X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为分级调节,与B有关,受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大量饮水,激素Y分泌减少,可见激素Y参与水盐平衡,激素Y为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与A有关。下丘脑在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均做神经中枢,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生物参考答案12345CADCB29.(16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叶绿体基质NADPH化学能(2)CO2浓度倍增叶绿素无显著差异降低(抵消)(3)生长素(1分)C组生长素含量高于A组(1分)30.(18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乙醇(丙酮)(1分)乙(1分)毛细血管神经垂体下丘脑AB腺垂体(2)①1和2染色体结构②隐性不能黄绿色植株开花前死亡(无隐性纯合的成熟个体)③黄绿色植株能扩增出M基因片段(3)属于31.(16分,每空2分)(1)香草酸受体局部电流大脑皮层加重(2)散热BA神经和体液
本文标题:2014北京西城高三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6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