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4年四川历史调研卷(第四套)
四川(四)12014年四川文科综合·历史调研卷(第四套)一、选择题1.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这表明他()A.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刑”作为“德教”辅助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D.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利用天道“阳尊阴卑”的思想,为儒家的“德治”找到了“天意”的根据。他认为“德教”可以收到“严刑峻法”收不到的效果。但是他也不反对“刑”,刑只是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而已。故答案选择B项。2.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推行的市易法,是宋神宗、王安石理财的主要新法。在如何评价市易法对宋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史学界意见不一。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A.节流增收B.打击富豪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抑制兼并答案:C解析:首先要注意语句的转折词——“然而”,正确理解材料中梁庚尧的观点,它是说“市易法”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政策”,即“摧制兼并”,另一方面表现为“财政政策”,这才是其“真正本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所给的选项,对“财政政策”予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举措,包括“市易法”,是开源增收,而不是节流增收,A项错误;B、D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不符合题意3.清朝嘉庆道光时期,士商相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绅商”或“儒商”这样的词汇使用频率很高。绅商这个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象的出现A.说明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已经解体B.体现了封建国家大大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C.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D.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现答案:C解析:“清朝嘉庆道光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商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所以选C;A项“已经解体”不符合史实;B项这时清政府不仅没有放松对商业的控制而是加强控制,所以错误;D项不符合题目所述时间,所以不对。4.明代学者胡应麟所说:“雕本(印刷)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据你推测,最初的雕版印刷最不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方面()A.宗教印刷,如佛经、佛像、佛画B.文学印刷,如诗集、音韵等书籍C.科技印刷,如历法、医药等书籍D.政治印刷,如诏书、朝廷政令等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的“雕版印刷”来理解,应更多地用于印刷数量比较大的东西。A、B、C三四川(四)2项中的物品印刷符合这一特点。D项中的皇帝诏书、朝廷政令等则很少用于大规模印刷,故本题选D。5.“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申谕英夷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和《申谕英夷告示》说明了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是中国的普通民众与英国侵略者。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这场战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所以答案选A,BC两项均为清政府对外作战行为,D项是义和团对抗西方侵略联军的军事斗争而非单纯的对英战争。6.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消息传来,举国欢庆。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法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重压B.外国资本的侵蚀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即遭到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挤压,抗战胜利之后,官僚资本大肆兼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使其发展陷入绝境,材料所述即是此种情形的典型反映,所以答案选A,B项是其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C项此时已不存在,D是其发展受阻的主观原因。7.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尼克松所说的双方共同的利益是A.应对欧日的挑战B.应对苏联的威胁C.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D.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答案:B解析:欧日尽管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挑战,但毕竟他们还是盟友,并且中国并不能说受到了欧日的挑战或威胁,A错误;恐怖主义和全球气候问题时进入21世纪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不但是中美之间合作来应对,因此C、D错误。正确答案为B。8.1984年,广州第一次“美在花城”时装展销会上,一女青年正仔细打量模特身上穿的裙子。对该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A.广州人的穿着服饰引领世界潮流B.社会思想观念已在逐渐走向开放C.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女青年思想保守D.宣告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答案:B解析:A项与D项的提法缺少有力依据,广州开展第一次“美在花城”时装展销会及女青年在时装展销会上仔细打量裙子包含的信息恰恰是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而不是保守,故B项更合理些。四川(四)3政治民主化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自古以来就有民主制度的印记。回答9—10题。9.铁米斯托里克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人刻写。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雅典曾实行陶片放逐法B.陶片放逐法沦为雅典公民争权夺利、打击政敌的工具C.雅典公民许多人不识字D.陶片放逐法成为雅典公民监督官吏的重要手段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著名政治家铁米斯托里克被陶片放逐,但写有他名字的190枚陶片竟出于14人之手,可见放逐这位政治家,更多地体现了这14人的意志,而不是全体公民,这主要反映了陶片放逐法这一监督手段已经沦为公民争权夺利、打击政敌的工具,答案选B项。10.英国“光荣革命”大概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下列不属于英国制度创新的是A.确立君主立宪制B.实行三权分立制C.实行责任内阁制D.资产阶级代议制答案:B解析:最先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并不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故选B。1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7日至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此国际社会给与了高度评价,下列关于亚太经合组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关税、货币、市场和司法统一B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C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D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和其它跨国犯罪;开展各领域合作答案:C解析:A项是符合欧盟的特征;B项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D项符合上海合作组织的特征。正确答案为C。12.17世纪的神学理论最初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而且创世后,上帝继续在自然中行动,后来认为是上帝创造世界和世界的规律,但这一创造过程一经完成后,上帝就不再干预世界的运行。这一变化A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对封建神学的否定B企图与牛顿力学体系下的宇宙观相调解C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显著影响D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武器答案B解析:17世纪自然科学的最伟大的发现是牛顿力学定律,它表明世界被一个原初动力推动后就按力学规律运行,再无需别的意志力量。神学理论的变化恰好是在正统神学与牛顿力学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点。二、非选择题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四川(四)4材料一根据史籍记载,唐朝廷的手工业管理机构有工部、少府监、将作监三个系统,下设分支机关管辖各种手工作坊及工匠生产等事务。宋初,工部及将作、军器等监成为闲司,职务归属三司;少府监亦为闲司,另设文思院等制造御用器物,元丰五年(1082年)官制改革后,有关机构设置如下:工部,设有尚书、侍郎、掌百工水土之政令,所属工部司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制作营缮计置采伐所用财物,按其程式以授有司。——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刘大钧1937年发表的调查,记录了2435家华资工厂,资本406926634元,总产值1113974413元,雇用工人493257名。这些工厂集中在沿海省份,特别是上海,在被调查的工厂中占1186家。在1933年,华资工厂80%以上设置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各省,以及满洲的辽宁;如果把外资企业也算进来(它们当然限于条约口岸),这个比例还要高。——陈真等编著:《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三1952—1957年新中国工业结构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的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华资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满洲的辽宁地区的原因。这些华资企业当时的发展状况如何?(12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2分)参考答案:(1)特征:政府设置专业的机构和官员对手工业进行监管。(2分)影响:巩固了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的主导地位;规范了手工业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原因: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捷,便于发展对外贸易;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潜力大;自然经济瓦解速度快;最先受到外商企业的刺激;抗日战争的影响(8分,回答出其中4点即可)发展状况:遭受到日资企业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抵制或破坏,呈现出日益萎缩的发展趋势。(4分)(3)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成因: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新中国的成立,重工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学习苏联经验和巩固国防的结果。(6分)四川(四)5因素:国家主权的独立;政府的经济政策。(4分)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三“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9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6分)(3)请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生活习俗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近代社会变革的?(6分)参考答案:(1)精神: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2分)背景:①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②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可能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6分)(2)“此等论调”指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2分)关
本文标题:2014年四川历史调研卷(第四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9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