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思品复习学案(三)(法律违法)
12014年思想品德复习学案(三)一、考点1.考点一:法律的特征(了解)(1)现象列举公安机关依法逮捕昆明暴力恐怖事件中的犯罪分子(2)关联考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核心观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2.考点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了解)(1)现象列举政协(人大)委员提议修改部分法律条文,交警依法治理中国式过马路(2)关联考点1、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我国法律的作用:(1)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2)保护作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的生活的“卫士”。①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核心观点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3.考点三:违法与犯罪(理解)(1)现象列举2认为闯红灯、勒索钱财等是小事(2)关联考点1、违法行为(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类别: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其中行政违法、民事违法为一般违法行为。2、犯罪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的法律标志)③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3、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1)加强自我防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要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2)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①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从小事做起,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3)核心观点1、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2、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二、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①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②法院判决李某给付父母赡养费③学校给予旷课学生批评教育④邻居纷纷谴责李某不孝敬父母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32、某校附近有一家小店,店主经常向未成年学生出售散装卷烟,并容留他们在店内吸烟,该店主的行为没有履行对未成年人_________的义务()A、学校保护B、家庭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3、据统计,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②社会不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③青少年不能抵制社会的不良诱惑④青少年不懂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③④4、是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②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③自觉维护法律尊严④只要没有违法行为A.①B.①③C.③D.②④5、中学生要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就应该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④让老师或父母时刻监督自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6、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相比较,两者的区别是()A、前者由中学生制定或认可,后者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前者不具约束力,后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前者只适用于中学生,后者则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D、违反前者不承担责任,违反后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7、2011年5月11日,犯罪嫌疑人石某因涉嫌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被公安机关依法抓获,这说明()A、一般违法可能导致犯罪B、违法不一定是犯罪C、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征D、违反应受到刑罚处罚8、下列属于犯罪与一般违法区别的是()A、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B、犯罪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C、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D、犯罪应受到法律的制裁9、在探讨青少年“见义勇为”话题时,许多人认为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见4义智为”,这一观点告诉青少年应:()A、远离违法犯罪B、拒绝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C、消除从众心理D、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0、犯罪的法律标志是()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当罚性D、违法多样性(三)非选择题11.初中生小佳在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居住。经常旷课逃学,父亲脾气暴躁,常数落小佳学习上不求上进,甚至动手打小佳,小佳对父亲的做法非常反感。为躲避父亲,他开始频繁出入网吧,沉迷于网络聊天和游戏,并与结识的同龄“吧友”聚在一块抽烟酗酒,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小佳开始把手伸向同学,偷拿同学的手机登财物,老师多次教育无效,勒令其退学;无所事事的小佳很快和“吧友”打成一片,为寻找财路,他们敲砸停在路边的数辆轿车,盗走车内现金及贵重物品。案发之后,小佳一行5人被警察抓获,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①小佳逃学旷课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②违法必然犯罪,最终会受到法律制裁。()(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小佳的行为。参考答案①小佳反感父亲的“说教”并躲到网吧游戏消遣,说明小佳没有正确对待家长的关爱与教育小佳应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对爸爸的不当教育方法应多沟通交流。②小佳沉迷于网络聊天和游戏,与‘吧友’聚在一块抽烟酗酒,说明他未能抵制不良诱惑,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成年人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良诱惑。③从小佳沉迷网络,抽烟酗酒,到敲砸轿车盗走现金及贵重物品被警察抓获,说明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往往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未成年人要要防微杜渐,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做到防患于未然。④小佳的行为告诉我们未成年人要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本文标题:2014思品复习学案(三)(法律违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2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