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红楼梦大观园中各大庭院
红楼梦大观园中各大庭院X大观园中各大庭院与院主湘馆与黛玉黛玉在红楼里首先被人记住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才气,对于她的才学曹公已经在判词上说明了“堪怜咏絮才”。对于这个典故可以参看《世说新语》所载谢氏一门对雪设喻的事例。话说某一冬日,东晋重臣谢安举族雅集,与兄弟子侄辈一起讲文论道。恰逢天降大雪,谢公忽发兴致,问大家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他的一个侄子谢朗张口就来:“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却另有所喻:“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罢,哈哈大笑。谢道韫是我国古代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用她的典故无疑告诉我们黛玉卓荦的诗词才华。黛玉所住的潇湘馆曹公在书中描述过2次,一次是贾政带领众清客为刚建好的大观园题匾额对联,从地理位置、整体轮廓上描述潇湘馆。书中原话“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另一次是贾母带领众儿孙邀请刘姥姥逛园子,刘姥姥何许人也,一个不折不扣的乡下妇女,用一个山野村姑的眼光开看待黛玉的住所,又是另一番的描述:“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由此可见潇湘馆摆放最多的就是书籍,前庭多得是茂盛翠竹,遮出一片幽静的小天地,后院是大株梨花兼芭蕉,一个典型的文人吟诗作词的好去处,才女、庭院相配宜章。“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被历代文人奉为高洁自好的精神象征,倍受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推崇。潇湘馆不缺的就是千百竿翠竹,竹子象征高风亮节,庭院用翠竹构景,这正喻意了主人不同世俗的清高,而后院的梨花、芭蕉也是有深意的,梨花一支春带雨,无疑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才女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潇湘馆看时光从指缝中慢慢流逝,却只能把眼泪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在园林布置中芭蕉多种植于庭院,姿态扶疏,绿荫如盖。主室内湘帘掩窗,棋桌中置,书架累叠诗书,布置富丽雅致,茜纱窗下,黛玉观芭蕉在“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中摇曳,把自己的心事寄情于诗词。整个潇湘馆是以绿色为主色调,荫翳可人,静谧悠远,绿意满天,生机盈然。黛玉的清高用园林布置来表象除了植物暗喻以外,就是原文描写潇湘馆“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书中又叙述通往潇湘馆的路是翠竹夹道,羊肠小路,小石铺地,青苔布满,就是一个园林铺地也是有含义的,在中国园林设计时庭院以石铺地象征山的余脉,馆后有清泉加强山的意象。而潇湘馆的布置也正体现了这一隐居山野思想,由此可见,黛玉有着隐遁山林的心态,因为她清高,不屑于在红尘中尔虞我诈,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她是书中惟一劝说宝玉不求功名,不为官宦。我以为黛玉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历代文人骨子里深深滲透的孤傲和清高。比如陶渊明的清高促使他自我罢官,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野生活。而黛玉不能离开贾府作一个闲云散鹤的世外人,就在大观园中自遮一处幽静地,躲进小屋成一统,但是她的清高却遮不住在深幽的潇湘馆里发出“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低吟。衡芜苑与宝钗在红学界中对薛宝钗的评价分歧很大。有人说她蕙质兰心,也有人说她虚伪残忍、老奸巨猾。但我自己认为宝钗不过是圆滑的做人,在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的贾府里生活,做人要有策略,要不还不象黛玉一样招人怨,众人毁谤,最后逼迫黛玉发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哭泣,宝钗博学多才,甚至但凡书上提及的草木之名也无所不晓,致使史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她“知道的竟多”,惜春画画之事显出的就是宝钗的博知。艺术造诣又深,或三言两语,或侃侃而谈,无不鞭僻人理,作者的不少艺术见解就是通过她的口来表述的。至于诗才之敏捷,足与林黛玉媲美,笔挥海棠诗,讽和螃蟹咏,案翻柳絮词,博得众口交誉。谈到容貌,是艳冠群芳,“除了她别人也不配作牡丹”。宝钗作者描写成一个有文才、有教养而美丽的女子,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但在书中的形象曹公着力描写的是她的德,宝钗的批语:“可叹停机德”,这里暗含一个贤淑之德的典故,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而宝钗恰恰就具有这种德能。她整日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这个标准,“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书中例子极多就不一一列举。与黛玉一样,关于宝钗的院子也描述过2次,贾政带领众清客游览大观园时的描述:“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し,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じ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草,这一种是玉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第二次聚是贾母带领众儿孙游览大观园时,书中写到:“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宝钗屋里清淡到除了日常必须用品之外,再无一样多余,这样至简的生活大概只有得道了的高僧可以享用。处于富贵候门,挥金如土的环境中,却能具有朴素的生活作风,宝钗这至简、淡极的生活定会有她的真意,那真意一定是内心世界的冷。宝钗终日食服冷香丸,无时无刻的提醒自己要冷,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房间修饰,窥到她的内心世界,那么宝钗就再也没有一丝的热情,整日恪守循规、持纯守素,激情对她已经一无吸引了。宝钗是做到了“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境界,拥有了这样的冷是自己做人的方式。衡芜苑谐音:恨无缘,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曲子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此曲无疑告诉我们:宝钗最后和宝玉结为夫妇,过着举案齐眉的生活,但终究是美中不足,因为宝玉心里牵挂的终究是那个性情的林MM,林MM此时已经是香消云散了,对她的思念在两人之间是横着一道抹不去的阴影。逝者为尊,更何况宝玉对她从没有半点儿女私情,有的也是尊敬。到此时宝钗心里是什么滋味,黯然伤怀,无处可诉,只能是恨与宝玉没有缘分了。宝钗也是薄命册上的人物,她的一生可悲可怜,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的做人和处事,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她所依赖的家族都衰败了,而她自己也是春荣秋谢花折磨了。历史上许多高士隐居深山,被文人看做高尚行为,而要真效仿却不容易,所以在院子中堆石,以喻深山,而“一座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我以为这正暗喻宝钗象山中高士,院中缀石有不出家门而得山林野趣之妙,衡芜苑是个“煮茶操琴”的幽静所在,表现的是道家淡泊出世的意境,宝钗不是一个俗人,她的雅趣也别有一番风味。玲珑石却说得是宝钗八面玲珑的性格,她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持有自己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连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这种不是虚伪,而是她按照社会正统思想去做。就放到现在社会,这种人也是为人称道的,许多人说如有机会他们会选择和宝钗作朋友,也是同样的道理。衡芜苑里没有一株花木,只有异草,香草在楚词中往往被用来比喻君子,而作者亦以此来暗示宝钗蘅芜君的品格与风骨,用屈原来比喻宝钗,曹公对宝钗的评价不低,我以为表现了的是贾府衰败后,宝钗安逸生活不复在,但宝钗一定是安居乐业,勤家持简,对宝玉也是至死不渝的爱情不衰,有举案齐眉为证,宝钗绝不会离开宝玉,和他一起过着贫贱生活。宝钗一生虽然是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却强不过造化这只翻云覆雨的手的拨弄,抵不过这最后的悲惨命运。一个让人分外怜惜的女子,终究落得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
本文标题:红楼梦大观园中各大庭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4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