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2016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中国社会有“出妇”之道,妇女没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这种现象根源于A.宗法制的宗族森严原则B.早期政治制度家国同构原则C.分封制的权力与义务观D.宗法制的父系血缘继承原则2.《荀子·王制》记载:‘伦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是A.私营手工业分工非常细致B.手工业者没有人生自由C.手工业产品仅供皇家需要D.手工业有专职官员管理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观:儒家主张重义轻利,墨家主张义利并重,道家主张利义双弃,法家主张一断以法。这些不同的“义利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B.不同流派在社会巨变中的利益诉求不同C.平民教育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重焕光彩D.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结束国家分裂掌握政权5.辨析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右图为我国秦朝疆域图,该图可直接用于研究秦朝的A.交通发展与风俗变迁B.地方行政与民族关系C.国家统一与文字演变D.文明扩散与民族关系6.纵观几千年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走向,无外乎“封建”或“郡县”两大荃本框架。而汉高祖刘邦则对二者都抱有特殊的感情而难以取舍,其结果是A.成功解决了血缘与政治的关系B.未泛冽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C.在制度创新方面遭到彻底失败D.维护了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7.汉代法律注重“春秋决狱”,凡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使用擂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A.司法审判从重神权到重法治B.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及其苛刻C.司法审判具有礼法结合特点D.成文法法律体系已经较完善8.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酸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中医长期领先欧洲医学B.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C.西药阿司匹林源于中医D.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9.古代中国某选官制度初创的本意是“盖以论人才高低,非谓世族高卑”,结果却造成“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途之昆弟”的局面。该制度盛行于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10.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B.“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C.“城市里官民杂处、商民混居”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11.唐朝才女上官婉儿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据史书记级上官婉儿与专权的韦皇后一党关系非常紧密。而2013年发掘的上官婉儿的墓志全文,其中则记载了她强裂反对韦皇后支持下的安乐公主当“皇太女”的事件。对此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A.文献和实物二重证据更可信B.史书记载没有任何客观性C.考古发现是唯一真实的证据D.墓志比史书记更具有主观性12.中国绘画在唐代多有富贵、臃肿、华丽、多彩的特征,到了宋代则有清雅、单调、简朴的特征。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繁荣B.理学的现实影响C.内优外患的形势D.中央集权的加强13.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末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A.草市B.交子C.夜市D.商帮14.宋太祖时规定:“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各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璧,以遵守焉。”以上材料反映了A.统治者逐渐放弃了“抑商”政策B.商人政治经济地位有较大提升C.统治者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D.官商勾结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15.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6.在元代,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省,这样,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此法被广泛运用于元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其根本目的是A.使行政区域与自然地理相适应B.以犬牙之势防止地方割据C.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协调发展D.便于军事上控制川陕地区17.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议事制度。秦朝是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廷议形式的变化反映了A.决策失误逐渐减少B.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C.宦官专权现象严重D.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18.中国古什时检察官任职有严格要求,如宋代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化视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这些规定都着眼于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B.扩大监察机构的权力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防止监察官腐败产生19.“皇帝便只有偷懒,把政权交付与内阁,内阁慢慢地重起来。不过内阁权虽重,而他们的官阶还是低,仍只五品……所以明代内阁大学士,就官制论,绝不能和汉唐宋的宰相地位相比论。”材料认为明代内阁A.由前代宰相演变而来B.地位受皇帝素质左右C.具有权重职轻的特点D.标志皇权强化至顶峰20.景德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都。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主要表明A.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被私营手工业超越D.官营手工业生产逐渐走向商品生产化21.《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说:“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加强控制海外贸易B.明朝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中国传流手工业较发达D.中国参与了西方的殖民掠夺22.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A.闭关锁国妨碍了西学东渐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23.据《泉州府志》(清)记载: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住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郭氏日:“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遂入门,躬绩养老姑。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允(桓)子归,宜娘抚之。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A.郭氏生活在封翻礼教盛行的时代B.《泉州府志》属于官方史书C.郑允桓行为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D.《泉州府志》赞赏郭氏行为2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故事很早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这些著作在明清完成时都是100回、120回的大篇极作品,并被大量刊刻。这主要反映了A.知识阶层的精神诉求B.正统思想的全面退却C.寒儒才子的愤世嫉俗D.大众文化的迫切需求材料二265年,三国归晋,天下重归统一。人口增长,太康元年,达1600万人。但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出现八王之乱,黄河流域又成战场,关中大饥荒,大量百性逃往四川、南阳、今湖北、湖南、河北。为了争夺生存资源,流民和当地政府、土著发生大冲突,动辄死成千上万人。永嘉四年(310),整个黄河流域遭受蝗灾和瘟疫,中原白骨蔽野。五胡乱华时期,黄河流域处于空前的大混乱、大屠杀和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惨剧。为了躲避战乱,北方至少有90万人迁向比较安定的长江流域苏、皖、鄂、湘、川等地。从此,长江流域得到开发,经济水平开始赶上黄河流域。——《中国历史人口管理与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人口在明清时期快速增长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魏晋南北朝人口南迁。(11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观点一儒家思想在汉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孔于“礼”的思想,强调对等级社会的尊崇,逐渐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观点二儒家思想的现实精神与乌托郑性格,使之与君主专制既结合又存在着深刻摩擦与冲突,从而造成了对专制君主的某种内在的制约调节机制。从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关系的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选其中一种观点,也可以提出相应的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材料二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美国教育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教育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从日美教育改革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7分)28.(15分)【近化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法国号称民主,而其民权又远进于英国者……是以其地方自治之力徽也。”同时不少知识分于如严复、张骞等人提出了英国式的“分权立宪”方案。在他们领导下,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这动迅速展开,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立宪派为了实现“分权立宪”的政治宏愿,对地方自治运动大力鼓吹,广速舆论,把地方自治视为立宪政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他们认为应该将地方自治的范围扩大到省议会,认为省咨议局具有地方议会的性质,他们始终把省咨议局视为最高地方自治机关,要求扩大省咨议局的职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又把地方自治机关与国会联系起来,要求进一步参与中央政权,召开与“乡议会、州县议会、市议会和省议会相对应的中央国会”。就立宪派来说,以地方自治为核心的分权立宪方案,更多地体现了现代意义的地方分权,但立宪运动的深入发展对地方势力的膨胀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立宪派“分权立宪”的举措和目标。(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立宪派“分权立宪”的影响。(9分)2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20世纪的重大战争表(见下)材料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作者认为:“如果21世纪会是一个和平的世纪,那么它不仅是由国家间的均势或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或是由思想技术层面上的全球化带来的,而是由通过超越国境的个人或集团的网络结构带来的可能性会更大。”(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的内容。(6分)(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视角分析21世纪人类和平的可能性。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5089 .html